1. 能力与学校匹配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假如先选学校,就明确了考试要求,然后参照要求将最终目标分成阶段目标,就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自己能不能完成),大部分人在这步就能判定学校是否合适;如果是毅力很强的人,就尝试一段时间,过段时间自然可以判断能否完成任务,如果不能则降低目标,如果能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则升高目标甚至下年考更好的学校,这可能是一个反复校验的过程,因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动态变化的,也要据此及时调整目标(期间也不必完全否定其他学校,由此得出更高效的做法是在开始就选择多个学校,也就是一个学校的集合)。
另外有人经过反复检验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在书本、视频、课堂中学习,那我建议你直接去工作,因为人一般都会有擅长的地方,就像游戏里,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先天属性点,不必在考研这件事上死磕,考研也并不比工作高级,我本科毕业后工作两年所见识过的“社会人“中也有上学很少但非常聪明、自己探索出了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法并用来指导实践且年纪较轻就取得成就。事实上在社会中生存会极大程度的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经常的进行思考并付诸实践),这样的进步绝不比在学校中慢,你所需要克服的可能仅仅是对多年学习所付出的沉没成本的惋惜心里。
学校,选择理由:准备毕业后考公、考选调、或者进高校等有学历要求的单位(一般为人文、社科类专业)
专业,选择理由:1.实用性很强,有对口的满意工作的专业(一般为理工科及计算机类);2.或者自己很喜欢
过程中逐渐了解次一级重要(不合心意也勉强能忍)的学校特性,如:1.一区、二区? 2。城市,沿海or内陆,东、中、西部?
同时过程中需要思考一个很重要的考研专业选择的问题,我知道朋友们可能没想的那么长远,觉得考上上岸就行了,当初我也是这样的想法,但考上之后也并不是万事大吉了,只是获得了一张通往美好未来的船票,究竟未来有多美好,是由考上后的努力奋斗程度决定的;而且作为一个理性人,人生有至少几十年,为以后考虑是比较恰当的做法,所以决定以专业还是学校为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另外这里有一个具体问题,很多人认为数学很难或者学不会选择避开走右下这条路,但是文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相对于理科膨胀的更加迅速,这意味着将来学历的贬值程度会更大,所以这里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