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消化学习笔记
生理学基础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介绍了口腔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吸收、消化器官活动调节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中心主题
口腔消化
唾液的成分
近中性液体:PH6.6~7.1
99%都是水,其余为无机盐,唾液淀粉酶,溶菌酶
唾液的作用
湿润口腔,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清洁和保护口腔
杀菌作用
将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胃内消化
胃液及作用
无色酸性液体PH0.9~1.5
主要成分
盐酸:称胃酸,壁细胞分泌
主要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
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杀死细菌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的分泌
与钙和铁吸收,促小肠吸收
胃蛋白酶原
不具有活性
转变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使蛋白质水解
最适PH2~3.5;当PH>5时失活
内因子
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6结合,促进回肠内吸收
胃切除患者需补充维生素B12避免发生巨幼细胞贫血
黏液
润滑和保护作用
胃的运动
紧张收缩
持续收缩状态
舒张收缩
特有的运动形式
食团刺激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引起胃底胃体平滑肌舒张
保持胃内压相对稳定
蠕动
食物入胃5分钟蠕动,中部开始,推动食糜排入十二指肠
胃排空
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
排空需要4~6h
呕吐
频繁呕吐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小肠内消化
胰液及作用
胰液的成分
无色、无味碱性液体PH7.8~8.4
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等多种消化酶和碳酸氢盐、水
胰液的的作用
碳酸氢盐
保护肠黏膜,碱性环境
胰淀粉酶
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胰脂肪酶
将脂肪分解为甘油、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胰蛋白酶原和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原被小肠中肠致活酶激活为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本身可激活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可激活糜蛋白酶原为糜蛋白酶
共同作用于蛋白质时,进一步分解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胰液是消化能力最重要的消化液
胆汁及其作用
由肝细胞分泌,不含消化酶
唯一不含有消化酶的是胆汁
只适合脂肪消化和吸收
大脂肪→小脂肪再由胰蛋白酶消化吸收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同时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
小肠液及其作用
稀释作用
消化作用
保护作用
小肠的运动
紧张性收缩:小肠运动的基础
分节运动: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可以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消化
大肠内消化
黏液和碳酸氢盐,呈碱性PH8.3~8.4
保护黏膜
排泄重金属
大肠内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袋装往返运动不向前推进
分节推进或多袋推进:向前进一段
蠕动:推进距离远
排便:反射活动
吸收
吸收部位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小肠内绒毛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
小肠内已被消化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有充分的吸收时间
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糖: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被分解为单糖(葡萄糖)
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
消化产物为甘油、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甘油可直接溶于水,与单糖一起被吸收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利用
维生素B12和胆盐需与内因子结合才能在回肠吸收
消化器官活动调节
神经调节
口腔、咽、食管上段及肛门括约肌为骨骼肌,受躯体支配
大部分消化器官由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交感神经兴奋对消化活动起抑制作用,表现为消化运动减弱,分泌腺减少
副交感神经:对消化运动起兴奋作用
先天条件反射:反射性引起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反射性引起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的改变
体液调节
促胃液素:促进胃液分泌和运动,促进胰液和胆汁分泌
促胰液素:促进胰液中水和HCO3的分泌,抑制胃运动和分泌
缩胆囊素:促进胆囊收缩及胆汁分泌,促进胰酶分泌
抑胃肽:抑制胃分泌和运动,促进胰岛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