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
史上最全金字塔原理解说版,一张图教你看懂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思维跃迁,高级的精英是如何思考的。
编辑于2021-10-17 15:47:39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
表达的逻辑
1.为什么要用金字塔?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的各组中,以便形成理解和记忆。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沟通内容,更加容易被人记忆和理解。 人类很早之前就认识到,大脑会自动将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基本上,大脑会认为同时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存在某种关联,并且会将这些事物按照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
1.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举例:古希腊人眺望星空时,看到的是由星星组成的各种团,而不是散乱的星星,这说明人脑具有具体对事物归纳组织的特点
记忆工具:奇妙的数字7,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者项目
这个术语是由乔治.A.米勒在他的论文《奇妙的数字7+-2》中提出的,米勒认为,大脑的短期记忆五大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这就一位这,当大脑发现需要处理的项目超过4个或者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类的不同的逻辑范畴中。
归类分组搭建金字塔
葡萄,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橘子,咸鸭蛋。苹果,酸奶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如果你清楚的了解这些思想或者概念,那么将这些思想或者概念组和别人交流时,要使对方同样了解这些思想或者概念组,最有效的表达方法是: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具体项目,要自上而下的表达。
2.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她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果不预先告诉她们这种逻辑关系,而是只是一句一句的表达你的思想,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一遍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这样他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些并非你希望的逻辑关系,甚至根本发现不了任何逻辑关系
3.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你的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思想
你写的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必定只支持一个思想,即概括了所有各组思想的单一思想。这一思想应当就是你希望表达的思想,而所有在其之下的思想 则越往下越具体,越详细,你可以通过检查你的思想是否用金字塔结构互相关联。
文章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1.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思想的总结概括
在思维和写作的主要活动,就是将具体的思想概括为抽象的新的思想,段落的主题就是对段落中各个句子的概括,章节的主题也是对章节中各个段落的概括,如果你准备从一组句子或者段落中概括出一个主题,那么首先这些句子组成或者段落必须经过适当组织,这就要求由第二条和第三条规则
2.每组中得到思想必须是同一逻辑范畴
如果你希望将某一组思想的抽象程度提高一个层次,那么这一组中的思想在逻辑上既有共同点,例如,你可以符合逻辑的将苹果和梨子归类概括为水果,也可以将桌子和椅子归类概括为家具,但是怎样才能将苹果和椅子放在同一组中呢?仅仅提升一个抽象层次是不够的,因为上一抽象层次是水果和家具的范畴,因此必须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将其概括为“物品”或者“无生命物体”,但是这样的概括过于宽泛,难以说明该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
3.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2.金字塔内部结构
思想的概念:定义为“向受众发出新信息并引发受众疑问的语句”,为了向受众传递新的信息而做的表述,必然会使对方就其逻辑性产生新的疑问,例如“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这样,或者为“为什么你这样说?”你必须在该表述的下一个层次上横向地回答读者的疑问,你将不断的按照“引起读者的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方式继续写作,知道你认为读者不会再对你的新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
1,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纵向关系
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
案例:猪应当被当作宠物来养(下一思想:为什么?)
猪很漂亮(下一思想:为什么这么说?)
猪很肥(下一思想:为什么说猪肥是漂亮?)
使其他人显得苗条
使肥胖者更加谦虚
具有典型的英国特征(下一思想:为什么具有英国特征就漂亮?
与大地相连接(读者还能继续提出疑问,“如何做?”
如粉笔灰
如大树
说明权力和仁慈并不能共存
完全符合英国特征,足以成为英国的国家象征
猪可以培育出很多品种(有哪些品种,如何做?
品种
大小
性格
功能
2.各子主题之间:横向关系(当再考虑下一结构层次上如何表达时,必须保证你的表达能回答在其上一各层次上的表述引起的疑问,同时还必须保证表述符合逻辑
演绎关系
归纳关系
时间顺序
结构顺序
程度顺序
3.讲故事序言的结构:文章的序言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确定这一问题,问题的起源和发展必然以叙述的形式出现,因此也应当按照典型的叙述模式发展
3.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
画出主题框架
设想主要疑问
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说明背景:要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做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支出冲突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自下而上法
列出你向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得出结论
初学者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构建框架,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2.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从背景开始思考,更容易找到“冲突”和“疑问”
3.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不应该在文章的正文部分才告诉读者过去的事情,正文部分应当只包括思想(即能够为读者提供新思维而引起读者疑问的表述)
5.序言仅设计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不是演绎论证法,人们的倾向是按照思维发展的顺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思维发展的顺序通常都是演绎的顺序,但是以演绎的顺序发展的思想并不一定要用演绎的顺序表达出来,大多数都可以将演绎发展的思想用归纳的形式表达出来。
4.序言的具体写法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为什么要用讲故事?:这种方法能够使你在向读者表述他们可能不同意的观点之前,先向他们传递一些他们肯定会认可的信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先向读者传递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比让他们在混乱的思想中摸索,更容易使读者接受全篇的思想。
何时引入“背景”
开始引入背景时,应先谈和文章主题有关,且读者肯定会同意的内容,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文章的开头没有说明与文章主题有关的背景,就说明你可能选错了主题,或者开始讨论主题的时机不对。
完全清楚读者是谁的情况下:引入背景的时机就是你能够做出关于文章主题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
独立性:无须用其他表述论证其准确含义
无争议:你预计读者肯定能够理解并且接受该表述
不清楚读者是谁或者受众很广的情况下:比如发表在杂志上,更多的是需要“培养”读者产生某种疑问,
什么是冲突?:必须能够引发读者的疑问的,相当于询问:接下来怎么办?
背景(关于文章主题的公认事实)1.需要完成某项任务
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发生了妨碍完成该任务的事情
读者的疑问:我们该怎么做
2.存在某个问题
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3.存在某个问题
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该方案是否正确
4.采取了某种行动
行动未达到预期效果
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为什么要用这种顺序?
序言必须采取“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的结构,但是各个部分的顺序可以有所变化,以创造不同的文章风格。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什么是”关键句要点“
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
序言应该写多长
序言的长度应当确保在你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考思考之前,读者和你”站在同一位置上“
关键句也需要使用引言
好的序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不应该含有读者需要证明后才能接受的信息
序言中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各要素:“背景”,“冲突”,“答案”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序言的常见模式
发出指令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背景:你做X
冲突:必须按照Y方式进行
疑问:什么是Y方式
请求支持式(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问句
背景:我们遇到另一个问题
冲突: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xx美元经费
疑问:我们能批准吗
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背景:必须做X
冲突:还未做好做X的准备
疑问:如何改进,使其正常工作
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
背景:我们希望做X
冲突:我们有各种不同做X的方案
疑问: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5.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三个步骤
1.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2.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者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3.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隐含的意义
演绎推理也可以看成是另外3各步骤
1.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想象
2.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案
演绎推理的应用
在关键句的层面上避免使用演绎法论述,归纳法更容易理解
最好先说明行动,在说明原因,在什么情况下采取行动的原因会比采取行动本身对读者更见重要呢?——当你在金字塔顶端表达的思想与读者预期的不一样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案例
情况一: 某人:告诉我如何降低成本 你:降低成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某人:如何做到? 你:只需要做到xxx即可
读者更关心“如何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得到一个使用归纳法的标准金字塔结构
情况二: 某人:告诉我如何降低成本 你:别想着降低成本了,还是考虑把公司卖了吧 某人:为什么?怎么卖?你肯定要这样做吗?
读者不理解,反而更关心“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用演绎法表达
归纳推理
需要找到一个能够表达该组所有思想的名词,正确定义该组思想。
识别并剔除改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想称(不属同类,不具有共同点)的思想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当进行演绎推理时,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者谓语的评述,如果不具有这一特点就不是演绎推理而是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者谓语的论述
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者谓语
思考的逻辑
6.应用逻辑顺序
归纳分析的3钟
确定前因后果关系--时间(步骤顺序)
时间顺序的定义
采取某种行动, 这种行动会产生某种预定的效果。首先要确定希望取得的效果或者成果,然后指出为取得这一效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当必须采取多种行动,以取得该成果时,这些行为构成了一个过程,流程或者系统,即共同产生某结果的原因的集合。
1.实际的行动步骤或者行动性的思想,决策的过程(建议,目标等)--常见问题是在罗列思想时难以区分原因和结果
如何检查原因和结果是否混乱?
假设自己采取了文中的某项行动,并想象以下采取没想行动之后产生的结果,就可以判断你必须采取的某项行动,是为了在时间上先于另一项行动,还是为了实现另一项行动。
2.大脑中隐含的思维过程钟得出的结论--常见问题是没有意识到其思维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某种逻辑过程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结构(空间)顺序
创建逻辑结构(MECE原则)
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以怎样的顺序放入框架顺序
1.根据活动本身(研发,生产,市场营销等)
2.根据活动发生的地点(国家东部,国家中西部,国家西部等)
3.根据针对特定产品,市场或者客户活动的集合(各事业部,各业务单元,轮胎部,硬件部,体育设备部)
描述逻辑结构
在用结构化思维建立好逻辑结构之后,根据你想要强调的侧重点来选择适当的表达顺序,有时可能是时间顺序。
用结构顺序检查思路
提炼每小项的核心思想
检查是否符合结构顺序
将类似事物按重要性归为一组--程度(重要性)顺序
每个问题都有相同的共性,只是这些问题具有共性的程度各不相同
创建适当的顺序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逻辑顺序的呈现是一个过程,而过程 取决于需要解决回答的问题)
1.确定该组思想的类型(类别)
2.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分组
3.找出各类别思想之间的顺序
7.概括各组思想
总结句避免出现“缺乏思想的”的句子
重要性:对一组思想进行严谨的提炼,概括,总结,必然能够退宗思维的发展。
如何进行正确的概括?
1.检查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是否相互独立 完全穷尽
2.思想的表达方式
行动性语句:告诉读者要做什么事
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时,应该说明采取行动后的结果
描述性语句:告诉读者某些事情的情况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可以用“步骤,措施。流程,建议,目标,改革”之类的名词表示
理顺思路,轻松表达的技巧
1.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2.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3.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使读者能够“看到”某种形象,这种结果明确化的方法对作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能够促使作者进行深入思考。如果某一项结果的表述不明确,你就无法判断你是否已经列出了达到这一结果的所有步骤。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如果你希望读者在采取下一项行动之前先采取某一项行动,那么这两项行动就属于同一层次;如果你希望读者采取前一项行动以便产生产生后一项行动,那么前一项就是后一项的下一个层次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不重叠,完全穷经无遗漏
该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者对象)
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寻找这些思想之间更加密切的关系
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解决问题 的逻辑
7.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框架
1.展开说明框架中的各要素
2.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背景+冲突+疑问,描述问题时从左到右,再往下
3.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切入点/序幕
困扰/困惑
现状,非期望结果
目标,期望结果
4.发掘读者疑问
最常见的问题
1.不知道如何从r1(现状)到r2(目标)
2.知道如何从r1到r2,但不敢肯定是否正确
3.知道从r1到r2的正确方案,但不知道怎么实施
最常见问题的变形
知道从r1到r2的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实施,但由于某个原因行不通。
确定好了几个方案,不知道选哪个
可能但不常见的情形
知道r1,但不能具体描述r2,所以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知道r2,但不清楚自己是否处在r1(这是典型的标杆对比)
开始序言
子主题
8.结构化分析问题
寻找问题的原因:诊断框架
设计诊断框架
1.呈现有形的结构:任何一家企业或者行业的具体领域都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即包括不同单位组成的系统,各自完成某项特性的功能
2.寻找因果关系
1.财务结构
2.任务结构
3.活动(行动,措施)结构
3.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
诀窍再于在上一层的分支进行“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并按照此线索,进一步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通过回答“是”与“否”确认或者排除其中的一些原因。
选择结构:这种树状图用来寻找,消极结果原因的,行动结构相关
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用逻辑树
产生和检验解决方案
揭示思想一览表的内在关系
演绎的逻辑
9.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多级标题法
1.每一层级的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2.相同的思想(观点,论点,建议等)应使用相同的句型
3.标题用词应提炼思想的精髓
4.标题和正文应分开考虑
5.每组标题应提前集中介绍
6.不要滥用标题
下划线法:如果文章很短,比如每一句关键句要点的段落少于2个,读者很容易明白文中的要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给这些要点加上下划线
数字编号法
首行缩进法
项目符号法
10.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ppt演示文稿的基本原则
1.文字幻灯片应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适当的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论据,建议等),叙述时应尽量简洁
2.演示文稿应该图文并茂
3.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4.排列 排练 再排练
11.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1.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或者思维导图)
2.把图像复制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