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与教育学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与教育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述、教育的结构、教育的功能、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及教育学的概念和产生发展。
编辑于2021-10-20 22:04:21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述
教育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
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历民生长相接济)
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人在教育在,人亡教育亡。
历史性
古今不同
民族性
不同民族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特征
生产性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是人潜在投资
长期性
培养人的周期时间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对独立性
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虽受社会影响,但有自身规律。
阶级性
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的阶级要求并为其服务。
教育的结构
教育者
主导因素,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受教育者
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是两者之间的桥梁。
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教育的功能
对象
个体发展(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性质
正向功能(积极功能)要促进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负向功能(消极功能)
呈现
显性功能
计划性(预期内)
隐性功能
计划外(非预期内)一旦有意识被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功能。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最早最古老
朱熹和所有宗教
宗教熹神话
生物起源说
第一个正式提出
沛西·能 利托尔诺
本能生利息
心理起源说
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
心理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
唯一正确
米丁斯基 凯洛夫
米凯爱劳动
教育的发展 历程
原始社会教育
特点:1、非独立性 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内容简单 方法单一。
古代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
古代中国
夏商西周
学校名称:庠序校
课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政教合一 学在官府
春秋
私学兴起
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
古印度
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
古埃及
文士学校
文字书写执政能力
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
尚武 以军事体育灌输为主 培养军人
雅典
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家,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封建社会教育
古代中国
战国
私学繁荣、百家争鸣、儒墨盛行
汉代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太学是最高教育机构
察举制 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
隋出现 科举制 兴盛于唐(清朝末年废除)
六学二馆 分科教学
宋朝
程朱理学 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书礼艺 春秋
书院
明朝
科举制(八股文成为科考固定形式)
学塾
清朝末年
学堂
1905年废除科举制
西方中世纪
教会学校
培养僧侣和统治人才
骑士学校
培养善战武士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奴隶社会
阶级性
封建社会
阶级性 等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
近代教育特征
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法制化
中国近代人物教育思想
蔡元培
五育并举
黄炎培
职业教育之父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陈鹤琴
活教育 中国幼教之父
现代社会教育
现代教育的特点
生产性 公共性 科学性 未来性 革命性 国际性 终身性
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现代化 全球化 终身化 全球化 信息化 科学化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
中国古代
孔子:
有教无类 世界最早用启发式教学 原则: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学思形相结合 温故知新。
孟子
性善论 教育目的:明人论 理想“大丈夫”
荀子
性恶论 化性起伪 学习过程即 闻-见-知-行
墨子
兼爱非攻 亲知-闻之-说知 前两个都不可靠,必须重视“说知”
道家
绝学无忧 培养上士和隐君子 主张辩证法教学原则
学记
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教学原则:教学相长 尊师重道 藏息相辅 豫时孙摩 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学不躐等
西方古代
古希腊(三哲)
苏格拉底
西方孔圣人 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
《理想国》培养哲学家未来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
教育著作《政治学》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的观点(对儿童和谐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源泉。)
古罗马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著作
班级授课制萌芽
创立阶段
夸美纽斯
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 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育观点:1泛智教育2教育适应自然3班级授课制4教学原则5德育内容
培根
1623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康德
《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首教课
卢梭
性善论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洛克
《教育漫话》白板说 绅士教育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笃马》 教育心理学化
规范教育阶段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旧三中心论:教师、教材、课堂中心。“四阶段教学法”: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学生、经验、活动。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多元化拓展阶段
布鲁纳、赞可夫
瓦根舍因 保罗朗格朗
苏霍姆林斯基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
五育并举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原则 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黄炎培
职业教育先驱
晏阳出
平民教育之父
陈鹤琴
中国幼教之父 活教育
陶行知
生活理论教育: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毛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称“万世师表”
凯洛夫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著作《教育学》全面发展的教育
杨贤江
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新教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