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之酸碱滴定法思维导图,包括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酸碱溶液pH计算、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酸碱平衡理论基础等内容。
编辑于2021-10-23 00:53:39酸碱滴定法
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平衡浓度与分析浓度
平衡浓度
酸(碱) 解离达到平衡时 ,溶液中存在的各型体的物质的量浓度,用[ ]表示
分析浓度
酸(碱) 解离达到平衡时 ,各种型体平衡浓度之和(包括已离解和未离解两部分)称为分析浓度,用C表示
分布系数
定义
溶液中某酸碱型体的平衡浓度占其分析浓度的分数,用δ表示
公式

特征
δ 仅是[H+[和Ka 的函数,与酸的分析浓度c无关
对于给定弱酸, δ 仅与pH有关
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之和等于1
分布曲线
定义
分布系数与pH有关,改变pH,计算出分布系数,绘图,该图称分布曲线
意义
从分布曲线中可以看出某pH时以哪个型体为主
酸碱溶液pH计算
质子条件式
定义
酸、碱或两性物质溶液的平衡系统中,总的得失质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列出的等式就是质子条件式(即质子平衡)
列出质子条件式的步骤
先选参考水平 (又称零水准,选取大量存在,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 (原始的酸、碱、两性组分和水必选)
写出参考水平组分的解离平衡,得出溶液中存在的所有型体
与参考水平平比较,得质子产物(型体)写在等式左边,失质子产物(型体)写在等式右边
浓度项前乘上得失质子数(与参考水平比较 )
酸碱溶液中PH的计算
步骤
质子条件式(质子平衡式)
有关型体平衡浓度用解离常数、氢离子浓度和原始酸或碱的平衡浓度代入,氢氧根浓度[OH-]用Kw/ H+ 代入.
计算[H+]的精确式
酸碱溶液[H+]的计算
强酸强碱溶液
一元弱酸(HA)
精确表达式:


近似计算公式
CaKa≥10Kw ,Ca/Ka ≥105
最简式:
CaKa≥10Kw ,Ca/Ka <105
近似式:
CaKa<10Kw ,Ca/Ka ≥105
近似式:
CaKa<10Kw ,Ca/Ka <105

二元弱酸(H2A)

近似处理(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得出计算[H+]的近似式或最简式
近似处理的判别公式

应用
硼酸的滴定——间接滴定法
铵盐和有机氮的测定
蒸馏法
H3BO3溶液吸收NH3法
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吸收NH3法
甲醛法
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测定——克氏(Kjeldahl)定氮法
测定SiO2
常用重量法测定硅酸盐中SiO2。该方法准确度高,但耗时长。 生产上采用氟硅酸钾法滴定法测定。这是间接的酸碱滴定法
间接滴定法测定H2O2含量
双指示剂法判断组成和测定含量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磷酸盐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常用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酸标准溶液: HCl
配制
间接配制法配制,然后标定
标定
无水Na2CO3(甲基橙)
无水Na2CO3容易获得纯品,但易吸水(使用前约在270度烘干)而且摩尔质量小。
硼砂(Na2B4O7·10H2O)
硼砂容易获得纯品,摩尔质量大,不易吸水,但空气湿度小于39%,易失去结晶水(应在湿度为60%的恒湿器保存)
指示剂
甲基橙
终点变色:不太敏锐
甲基红
终点变色:变色明显
碱标准溶液: NaOH
配制
间接配制法配制,然后标定
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
容易获得纯品,摩尔质量大,不易吸水,不含结晶水,容易保存,是常选用的基准物。
草酸(H2C2O4·2H2O)
指示剂
酚酞
酸碱滴定
一元
利用一元弱酸碱直接滴定的条件:cKi ≥10-8
根据滴定到化学计量点的产物,计算出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选择指示剂
所选指示剂的pKHIn与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 pH接近
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落在某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內
多元
多元酸碱在溶液中分级解离。滴定时是分别滴定每级解离出的氢离子(氢氧根)还是一次滴定溶液中总的氢离子(氢氧根)
几种情况
cKa1≥10-9, cKa2 ≥10-9 ;Ka1/Ka2>104
每一级解离出的H+都被滴定,而且可以分步滴定,出现两个滴定突跃
cKa1≥10-9, cKa2≥10-9 ;Ka1/Ka2<104
不能分步滴定,只能滴定总的氢离子浓度,出现一个滴定突跃
cKa1≥10-9, cKa2<10-9 ;Ka1/Ka2>104
第一级解离出的H+被滴定,但第二级解离出的H+不能被滴定,出现一个滴定突跃
cKa1≥10-9, cKa2<10-9 ;Ka1/Ka2<104
第一级解离出的H+和第二级解离H+都不能滴定
酸碱平衡理论基础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定义
电离理论
酸——电解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
碱——电解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
电子理论
酸——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碱——凡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质子理论
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两性物质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如多元酸的酸式盐等
酸碱反应实质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如多元酸的酸式盐等
酸碱解离平衡
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为Ka Kb = Kw
Ka 越大,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反之亦然
Kb 越大,碱性越强,其共轭酸的酸性越弱,反之亦然。
由Ka可以求出其共轭碱的Kb ,反之亦然
多元酸碱的解离是分布进行
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
酸碱缓冲溶液
定义
能抵抗外加少量的酸、少量的碱或水的稀释,使溶液的pH值基本保持不变的溶液
作用
分析化学上使用缓冲溶液控制测定溶液的pH以及校正pH计时使用标准缓冲溶液(已知准确pH)
类型
弱酸及其共轭碱或弱碱及其共轭酸
两性物质
较高浓度的强酸或强碱
缓冲溶液pH计算
由C酸弱酸及C盐弱酸盐(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的缓冲溶液


由C碱弱碱(Cb)及C盐弱碱盐(Ca)组成的缓冲溶液
pH = 14 – pKb- lgCa / Cb
缓冲范围
定义
溶液具有缓冲能力的pH范围

缓冲容量
改变一升缓冲溶液1个pH单位所需要加入酸或碱的物质的量
缓冲溶液的选择原则
不干扰测定
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足够的缓冲容量
要控制的pH在缓冲范围内
实用原则: pKa尽量接近要控制溶液的 pH
指示剂的基本原理
指示剂组成
有机弱酸、弱碱
作用原理
指示剂在溶液中存在离解平衡,溶液pH变,指示剂结构变,颜色变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常见的指示剂

指示剂加入量
影响变色敏感程度,宜少不宜多,看清颜色即可
指示剂的选择
一般原则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处于pH突跃范围内
实用原则
指示剂的pKHIn尽量接近要化学计量点时 溶液的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