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微生物第一章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考研复习可用,日常学习可用。主要内容有细胞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及非细胞微生物:病毒(viruses)和亚病毒。
编辑于2021-10-30 10:24:03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细胞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
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衣原体
支原体
定义
在自然界中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细菌
定义
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的,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构造
一般构造
细胞壁(cell wall)
定义
是位于细胞表面,紧贴细胞膜外侧,坚韧,略具弹性的结构
功能
固定细胞结构,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影响
为细胞的生长和鞭毛运动所必须,失去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也就丧失了这些功能
渗透屏蔽,阻拦酶蛋白和某些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
成分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革兰氏染色法
阳性
肽聚糖含量高,分子交联度高,几乎不含类脂,含磷壁酸,紫色
阴性
肽聚糖含量低,交联松散,类脂含量高,含脂多糖,红色
四种缺壁细菌
L型细菌
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的缺壁突变
原生质体
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细胞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渗透敏感的细胞
球状体
还残留有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人工去除部分细胞壁)
支原体
细胞膜(cell membrane)
定义
紧贴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功能
维持选择性的渗透性
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重要基地
膜的内侧和外侧存在呼吸酶系统,其电子传递系统具有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功能
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间体(mesosome)
定义
由细胞膜内陷而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结构
功能
与DNA的复制、分配及细胞分裂有关
核质(nuclein)
定义
原核生物锁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院士细胞核
功能
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内含物
定义
胞质内较大的颗粒状构造
类型
异染颗粒
强嗜碱性颗粒,主要成分多聚偏磷酸盐
磷元素的补充源
聚β羟丁酸
苏丹黑染色
碳源和能源的储存物
肝糖与淀粉粒
葡萄糖的多聚体
脂肪粒
液泡
细胞质(cytoplasm)
定义
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质体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核糖体(ribosome)
定义
细胞内合成蛋白质机构的一部分
特殊构造
鞭毛(flagellum)
定义
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性质的附属物
功能
细菌的运动器官
伞毛(fimbria)
定义
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
功能
使细胞附着于静止的表面,或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浮膜
同细菌接合有关
芽孢(endospore)
定义
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构造
胞外壁
脂蛋白
阻止内外物质渗透
芽孢衣
疏水性角蛋白
抗酶解,抗药物阻止多价阳离子进入
皮层
芽孢肽聚糖,DPA-Ca
使芽孢核心保持渗透
核心
芽孢壁
芽孢质膜
芽孢质
核区
产生抗热的原因
皮层收缩导致水分降低,含水量仅60%,且多为结合水
酶分子质量小,由于分子中键的作用而稳定
荚膜(capsule)
定义
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外的粘性物质不容易扩散,而是以一层厚膜状态包裹再细胞外,在细胞表面构成一个致密层
蓝细菌
放线菌
定义
形态极为多样(杆状到丝状),多数呈丝状生长的原微核生物,大多数腐生,少数寄生
构造
基内菌丝
营养型的一级菌丝,长在培养基内或表面,其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所以又称营养菌丝
孢子丝
由基内菌丝分支分化的具有形成孢子作用的繁殖菌丝,有直,波曲,螺旋和轮生性状
气生菌丝
由基内菌丝向培养基上空伸展的二级菌丝,颜色较深且较基内菌丝粗,有直形或弯曲形,有分支,有的产生色素
繁殖
分生孢子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菌丝形成的孢子丝,孢子丝成熟后便分化成许多孢子
菌丝断片繁殖
立克次氏体
真核微生物
霉菌(mold)
定义
生长在可利用基质上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
分类
藻状菌
最低级真菌,结构和繁殖方式上像绿藻,但不含叶绿素,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子囊菌
高等真菌
半知菌
一类缺乏有性阶段的真菌,代表着子囊菌的一个阶段,是子囊菌的分生孢子阶段
繁殖
无性孢子
游动孢子(zoospore)
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pore)
分生孢子(conidium)
节孢子(arthrospore)
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有性孢子
卵孢子(oospore)
接合孢子(zygospore)
子囊孢子(ascospore)
蕈菌(basidiomycete)
定义
又称伞菌或担子菌,是真菌中进化最高级的
繁殖
产生有性的担孢子
锁状联合
双生菌丝典型的双核,两个单核细胞的原生质结合起来后,形成了双核阶段,但质配作用中之后不发生核配作用。两个细胞同时分裂,并分成两个子细胞,姊妹核分别进入子细胞内
酵母菌(yeast)
定义
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性环境
构造
典型构造
细胞壁
糖蛋白外层,由磷酸化的甘露聚糖组成
碱可溶性的葡聚糖中间层
碱非溶性的葡聚糖内层
微丝
存在于部分酵母细胞的表面,由蛋白质组成,与酵母的凝聚性有关
液泡
在酵母生长的平衡期,及处于不繁殖状态时特别明显,一般呈球形
内质网
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膜构成的,呈游离或广泛互相连续的囊泡状的结构。
细胞器
由膜所包围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小体
诞生痕
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时子细胞的细胞壁上的位点,通常在细胞长轴的末端
出芽痕
母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那个位点
微体
由单层膜包裹,与溶酶体相似的球状细胞器
繁殖
有性繁殖
产生子囊孢子
无性繁殖
芽殖
裂殖
芽裂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viruses)
定义
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在活细胞外一般呈生物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活性
噬菌体
定义
是一类侵害细菌或放线菌的病毒,又称细菌病毒
特点
个体小,可通过除菌滤器
没有细胞结构
非常专一的寄生性非细胞生物
分类
温和噬菌体
定义
通常情况下只引起宿主细胞溶源化而不引起裂解的噬菌体侵入宿主后,其基因组通过与宿主基因整合,并随后者的复制而同步复制
一些名词
溶源性
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的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得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同步复制,这种温和噬菌体侵入不引起诉诸细胞裂解,即溶源性或溶源现象
溶源菌
温和噬菌体的宿主,是一类能与温和噬菌体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有害影响的宿主细胞
特点
具有遗传性
能自发裂解
能被诱发裂解
具免疫性
可以复愈
可获得新的生理特性
敏感菌
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噬菌体会发生裂解循环者
原噬菌体(prophge)
又称为前噬菌体,是指整合到溶原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核酸
存在状态
游离态
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箘体粒子
整合态
整合或附着在细菌染色体上处于原噬菌体的状态
营养态
原噬菌体经外界理化因子诱导后,脱离宿主核基因组二处于积极复制,合成,装配的状态
烈性噬菌体
定义
凡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得噬菌体
生长和繁殖
过程
吸附
噬菌体的吸附器官(尾丝、基板和刺突)与受体细胞的特殊位点的接触与结合
侵入
尾丝收缩,感染过程开始,尾髓插入细胞壁,将DNA打入细胞内
增殖
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成熟
DNA凝聚,组成头部尾丝组装,形成完整噬菌体
释放
裂解放出子代噬菌体
一步生长曲线
定义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
描述
潜伏期(latent phase)
噬菌体吸附到细菌细胞释放出心得噬菌体的最短时间
裂解期(rise phase)
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到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
平稳期(plateau)
指被感染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污染与防治
严格控制活菌体排放,使噬菌体在环境中得不到繁殖
选育和使用抗噬菌体的菌种
几株亲缘不同的菌种定期轮换使用
药物防治
亚病毒
类病毒(viroid)
只含具有单独侵染性的RNA组分
拟病毒(virusoid)
只含不具单独侵染性的RNA组分
朊病毒(prion)
只含蛋白质一种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