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希望理性决策可以帮助人们提升选择质量,从而改善生活。我们的思维过程存在系统的局限性,潜意识、动物性或者头脑发热都会干扰推理。这是因为我们只不过是在动物界比其他生物强了一点,仅仅是更适者生存。我们也没有变得聪明很多,只是知识一直被顺承,而且容易被借用,对于创造或者预估我们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编辑于2021-10-30 20:42:42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判断与决策心理学)
希望理性决策可以帮助人们提升选择质量,从而改善生活 我们的思维过程存在系统的局限性,潜意识、动物性或者头脑发热都会干扰推理。这是因为我们只不过是在动物界比其他生物强了一点,仅仅是更适者生存。我们也没有变得聪明很多,只是知识一直被顺承,而且容易被借用,对于创造或者预估我们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决策
属性
决策是一种技能
不同个体在不同的决策环境中思考方式是相同的,表现出相似的决策习惯,而且会通过学习和经验累计而改善。
定义
决策是特定情景中的一种反应,由三部分组成
1有不止一个行动方案可供选择
2对结果和未来事件有一定的预期,并以信心程度或者概率的形式呈现
3与可能的结果相联系的后果可以在一个连续体上得到评估,评估依据的当前的目标和个人价值观
评价标准
决策的好坏是由某一情景中选择可行的途径是否达到决策者的目标来评判的。
理性的选择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标准
决策者当前的资源以及状态
可能预估的结果,极其概率
理性的选择适配可能导致的结果以及与其相联系的概率、价值和满意度
分类基于的思维
自动思维
单纯联结,通过一个想法激起另一个想法或者记忆
看到丑陋会想到邪恶
看到高价会觉得贵
控制性思维
一种如果怎么样那么怎么样的思维
逻辑思维,因果关系
判断的整体框架
判断和预测的概念框架
透镜模型 我们的感官不能与外界的物体和事件发生直接的联系,而只能通过介于外部物体和内部知觉之间的透镜来获取信息线索 这个框架方便我们深入理论分析。而不是描述判断过程细节的理论 该模型采用的是线性叠加的模式,方便计算出接下来行动方向,而对于人思维判断来说透镜模型肯定是不完备的,但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模型
常见判断方法
启发式判断
什么是启发式判断
启发式判断,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人类会根据以往(相同的或类似的甚至是无关的)经验来对当前情况进行判断。
启发式既可以得出正确的推理结果也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也就是说过去的经验既可能有利于我们快速的作出判断,也有可能对我们的判断产生干扰。
记忆
对过去事件进行提取然后重构
重构受当时人们的期望目标以及当时的情绪以及提取信息的时候的情绪有关。
高兴的时候回忆高兴的东西。
当我们在一种情绪中时,会倾向于记住与情绪状态相一致的事。所以会有人进行情绪唤醒和引导,然后再进行信息灌输,从而影响你后期的决策
虚假记忆
回忆的事件是否真实发生很难辨别,尤其是在以下情况下
自身形成的刻板印象会引导我们想象出一些行为,并且把想象的行为当做现实
想象的事和现实很像,且与个人生活关系不大,较难验证时
想象的事细节越丰富,越有逻辑,则越容易混淆
信息源混淆
相似的信息源容易混淆,记不住谁说的了
睡眠者效应
开始不信,过段时间突然想起又信了
没有好好思考当时为啥不信
估计概率
对于基于记忆做出的频率估计,可以将客观世界的概率与主观世界心理频率相联系起来。
我们倾向于在客观频率低的一端,主观高估。 随着客观频率的增加,主观朝着低估的方向发展。 类似统计回归曲线。
判断基于逻辑,缺乏逻辑会被忽略。这就是有些事看不懂就不搭理了,即使他有他自己的发生概率。
代表性启发
在使用启发式判断法时,首先会考虑到借鉴要判断事件本身或事件的同类事件以往的经验即以往出现的结果,这种推理过程称之为代表性启发法。 比如这个很贵应该质量不错。相似性论断
忽略基础比率,放大刻板印象的比率
合取谬误,琳达是女权主义出纳员
可得性启发
在使用启发式判断法时,人们往往会依赖最先想到的经验和信息,并认定这些容易知觉到或回想起的事件更常出现,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这种判断方法称为可得性启发法。 容易想到的应该大概率会发生,比如舆论媒体
锚定效应
人们会锚定在首先考虑的信息上,而在接收新的信息时,对之前的判断调整不足
常见锚定
自我锚定
在推断别人的喜好时,我们依据自己的态度或者行为(或者我们认为自己会如何做)来进行锚定。从而违背统计理性
现状为锚
以现状或者现有计划为基准对新环境进行调整,而不是重新制定计划。可能因为全新的计划更难或者不想舍弃已经花费的精力辛苦制定的计划
今为古锚
在记忆方面,我们回忆什么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以我们现有的信念和感受为锚定的。常常忽略两者所在环境变化的区别。
基于解释的判断
合取概率谬误
人们相信多个事件联合发生的可能性要大于各个独立事件。琳达是个女权主义出纳员
只有再三考虑,对单一事件进行评价,才能避免合取概率谬误
故事情节的连贯性会使人们高估故事的真实性及其发生的概率。人容易接受这个带有逻辑的故事,所以只要他有逻辑,就觉得应该是真的。
对于未知的想像人倾向于相信,尤其是有戏剧性的事
假设检验/ 动机证明
有偏假设会导致证实策略
搜集证明假设正确的证据和回忆
过度解释产生虚假相关
我们需要更多理由做出判断
当我们选择胜利者时,我们会选择优缺点明显的人 当我们选择失败者时,我们会选择优缺点明显的人,而不是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与陌生人相比我们有更多理由选择熟人,也更可能否决熟人
预测准确性下降
预测后的原因分析会使得心理发生可能性上升,从而改变其准确性
反事实思维
在事件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如果可以想到更好的结果,则会感到更加的不幸
对于特例而产生的不幸,我们会更加懊悔,因为自己本可以更大概率的避开那些特例
短期内懊悔主要来自于我本可以不干的但是我干了 长期来看懊悔主要来自于我本可以干的但是我没有干
长期会弱化当时没有采取行动障碍
小概率事件发生时,我们会不自觉的怀疑公平性
有关我们自身的情景
叙事性事实
心理治疗专家在治疗中的主要目标,就是把来访者的生活故事重构成一种更合理、更具体的叙事性故事。即使这类故事与现实和历史真相不完全一致。旨在帮助来访者接受他们过去的痛苦,把这些痛苦看作过去事件所带来的正常结果,最终促使他们放弃这个行为。
基于重构生活故事的疗法是存在问题的。 个人成长的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不应该对真实自我进行重构或者发现来让对方接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情景引导
一个故事情景会使思维引向突出的几个关注点,注意力转移,从而分散其他因素的考虑。当我们只关注几个情景时,我们会因为只关注的几个点做出相应措施而提升了安全感,而忽略其复杂性。
后见之明
那些已经了解事件本质的人会错误的高估他们事先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
记忆属于想像,对过去的重构。回忆以一定的方式组织是为了便于理解现在,因此强化了我们关于过去如何决定现在的信念。当我们知道事情的结果之后,就会倾向于把我们的经历描述为一个具有前后一致性的故事。
后见之明强化了童年阴影造就心理缺陷的论断,受情绪恩影响,记忆会产生偏差,那些痛苦的人倾向于回忆童年的痛苦事件,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看似合理的原因。
有的时候最好还是忘却
决策理论的基本选择就是不要管沉没成本。放眼不确定的未来,减少利用回忆归因给自己定性。
不确定性
错误认识
过度解释
我们倾向于对于不确定的事进行过度解释,即使明白这些事件本身就是无法预测的,我们还是会经过产生奇异的想法,其中包括许多迷信的观念。过分关注因果强度,而非概率。
控制错觉
常常无意识的将偶然事件看作与技巧相关,从而认为可控。
理性思考不确定性
在生活中我们的决策无法避免干扰和信息不充分的影响,只能在无法减少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又起决定作用的情景下寻求适度目标。
以最理性的决策树进行概率计算,首先保证实际有效的信息输入,然后是充分的计算。
趋均数回归
当一个变量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完全预测的时候,就存在回归效应
有时事件的发展是波动并趋均数回归的,这会使人产生控制错觉,其实你什么也不做,事情也会从坏变得好
在我们需要评估差异的时候,应该考虑回归效应,用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观察差异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反映控制的效果,而不是比较几次实际值。
对后果的评价
人们对于好坏特征的感知
对于客观结果与体验效用的关系
损失效用>获得效用
收益时,体验效用>价值,求稳赚
损失时,价值>体验效用,求冒险
情绪影响
恐惧
风险规避
悲伤
花钱体验新鲜
厌恶
低价格快速处理
愤怒
胆变大,倾向冒险
从偏好到选择
选择
选择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有太多备选项存在,并且每一个备选项又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属性。当不同备选项之间的属性评分存在负相关时,选择就变得最为困难。在进行比较行为时很费力,消耗掉大量的认知资源,而且选择的过程非常不愉快,最后可能就干脆不选了,或者仓促选一个。
合理的选择一般就保证在一定时间段内根据预先设定的方式搜索信息,然后择优选择。这样要比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不断修正搜索方式和时间框架更为省力,减少决策成本,但也没有它的决策更合理。总的来说“快速但不完美”的选择是表现良好的。
在做一个选择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记录3天所有的突发想法,支持的和反对的,并且给定相应的权重,最后定出平衡点。用于避免轻率的决定。
避免选项状态的影响
选项的顺序
谁先出来就选谁
选项所在的分组
所分的组决定了组内比较的对象,一旦组内胜出则单独作为个体和另一个再做比较,会忽视掉被筛选的选项。
决策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
我们决策时先想清楚我们想得到什么,以及怎样得到他,接下来才能决定要采取怎样的行为或做出怎样的选择。先确定目标和价值,再有选择和行为。
先建立决策树,然后针对于每一个选择它所对应的结果的概率和价值,算出它的效用,所有选择这个之下的效用之和是期望效用,比较每一个选择的期望效用就是你的最佳决策方向。
图解决策
运用决策树的图形来描绘决策情景 其中包括选择,可能的结果,以及结果的概率和价值 概率指的是主观信念。 用概率×价值就是这个结果的效用,所有该选择的结果效用之和就是该选择的期望效用,通过比较期望效用来评估应该选择什么。 尽管决策树不一定能考虑的足够充分,但会改善我们的决策过程
沉默成本
沉没成本就是已经发生也无法挽回的已投入成本 沉没成本总会参与到决策中,过分关注既往损失和代价,从而影响当下的决策。但有时候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则会理性的考虑沉没成本,如我不是一个浪费的人。
非期望效用理论
对于相同大小的所得和所失,我们对所得看得更重
当做出矛盾选择的人们被指其选择不一致时,他们仍然坚持原来的选择。
预期理论
损失厌恶
从无到有主观高估概率 从大概率有到完全确信感受也比较强烈
行为决策方向
决策的神经科学
探索判断与决策行为的神经基础,是认知神经科学的一个分支
决策中的情绪
探索情绪在判断与决策中的作用。
动态决策试验研究
关注人在动态的,多成分的选择任务中的行为表现
对于不确定性
世界本身就是不确定的
人们本能的寻求确定性,但为此需要付出太多代价
追求决策效用,本质就是希望预测未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