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颌面部骨思维导图
颌面部骨思维导图,介绍了上颌骨、下颌骨、鼻骨、颧骨、腭骨、蝶骨、颞骨、舌骨等,希望梳理的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1-10-31 11:48:50颌面部骨
上颌骨
外形特点
一体四突
一体
上颌体
前面(脸面):眶下孔+尖牙窝
后面(颞下面):牙槽孔+上颌结节
上面(眶面):眶下沟+眶下管
内面(鼻面):上颌窦+翼腭沟
四突
额突
颧突
腭突
牙槽突
结构特点
一突一窦三支柱
牙槽突
终生变化
受压吸收
牵拉增生
上颌窦
底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5678的根尖,间隔为薄的骨质或黏膜
上颌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为6,7次之,5、8再次之
支柱及支架结构
功能与位置
承受咀嚼压力,骨质厚
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
分布
尖牙支柱
承受尖牙区咀嚼压力
颧突支柱
~第一磨牙区~
翼突支柱
~磨牙区~
拱形结构
横行支
临床结构特点
薄弱位置
上颌骨LeFort I型骨折线
上颌骨LeFort II型骨折线
上颌骨LeFort III型骨折线
临床应用解剖~颌骨质量分布
I
几乎完全由均质的密质骨构成
II
厚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密集排列的松质骨
III
薄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密集排列的松质骨
IV
薄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疏松排列的松质骨
上颌骨增龄变化
出生时:横径和矢径>垂直径
上颌骨垂直径成年时达到最大
老年人:上颌骨牙槽向上向内吸收。
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血供丰富
骨内:上牙槽动脉
软组织血供: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
淋巴回流较广
咽后,下颌下,颈深淋巴结
感觉由上颌神经管理
考点突破
上颌骨的多源性血供特点为成功进行正颌外科截骨术奠定基础
上颌骨由上颌神经支配
下颌骨
外形特点
水平部-下颌体
下颌体外面
骨性标志
正中联合
颏结节
外斜线
有降下唇肌及降口角肌附着
颏孔
外斜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或第一二前磨牙间下方
颏孔位置变化
出生时
朝前
2~3岁
朝向后上
成人
朝后上外
老人
上移
下颌体内面
骨性标志
上颏棘
颏舌肌起点
下颏棘
颏舌骨肌起点
内斜线(下颌舌骨线)
后端
翼下颌韧带
后下
下颌舌骨沟
上方颏棘两侧
舌下腺窝
下方中线两侧
下颌下腺窝和二腹肌窝
牙槽突
只切牙区有小孔,可采用浸润麻醉,其他一般均采用阻滞麻醉
牙槽窝骨板厚度
1,2,3唇侧<舌侧
4,5颊=舌侧
6,7,8颊>舌侧
下颌体下缘(下颌下缘)
圆钝,骨质最致密,是下颌下区手术切口定点标志,作为颈部的上界
垂直部-下颌支
下颌支内面
下颌隆突
由前向后分别有: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越过
下颌神经沟
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行
下颌小舌
蝶下颌韧带附着处
下颌孔
下颌舌骨沟
下颌舌骨神经,血管通过
翼肌粗隆
翼内肌附着处
下颌支外面
下颌外侧隆突
正颌手术时以此为标志,保护下颌支内侧的下牙槽神经和血管
咬肌粗隆
咬肌附着
下颌角
茎突下颌韧带
四个边缘
下颌乙状切迹
咬肌的神经,血管
前缘
上部薄,与喙突连续,下部厚,与内外斜线连接
后缘
厚而圆,与腮腺接触
下缘
下颌角
喙突
扁三角,内外有颞肌和咬肌附着,颧骨骨折压迫导致运动障碍
髁突
关节翼肌窝
翼外肌下头附着处
下颌切迹
咬肌血管神经通过
转角处-下颌角
内部结构
下颌管
下颌管从下颌孔到下6位置规律
距内板近
距支前缘近(除孔及下方1-2mm外
距下颌体下缘近于牙槽缘
牙力轨道与肌力轨道
临床解剖特点
薄弱部位
正中联合
颏孔区
下颌角
髁突颈部
临床应用解剖
提供咀嚼肌附着位置~橙色圆圈
舌神经
在下颌第三磨牙的远中舌侧骨年最近
腮腺
外耳道前下方,下颌支与乳突,茎突之间
下颌骨增龄变化
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血供较上颌少:更易发颌骨骨髓炎
骨内
下牙槽动脉
软组织动脉
颞肌,咬肌,翼内、外肌,颞下颌关节囊动脉,舌下动脉
淋巴回流
下颌下及颈深淋巴结
神经支配
下牙槽神经
考点突破
舌骨
结构
中间部为舌骨体,左右成对的长突称为舌骨大角,短突为舌骨小角。舌骨小角向后借茎突舌骨韧带连于茎突尖。
舌骨体上部有颏舌骨肌附着,下部则有下颌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附着。舌骨大角为舌骨舌肌的起始处。舌骨小角有茎突舌骨韧带附着
考点突破
颞骨
鳞部
外面(颞面)
乳突上嵴,道上三角(小凹),道上棘,颞中动脉沟。下方~颧突连颧骨成颧弓,弓上缘薄~颞深筋膜,下缘厚~咬肌;关节窝前界关节结节
内面(大脑面)
下界与岩部成岩鳞裂,有脑膜中动脉沟
乳突部
有一尖朝下的乳突,为胸锁乳突肌的附着处。乳突内 侧的深沟为乳突切迹,有二腹肌后腹起始。
上前部~乳突窦。窦外侧壁为外耳道上三角,内侧壁为外侧半规管凸和面神经凸。窦向下通乳突小房,大脑面有乙状窦沟
岩部
大脑面有三叉神经压迹,其上有三叉神经节;小脑面有内耳门;岩部下面有颈动脉管外口;岩尖有颈动脉管内口
内有面神经管,起自内耳道底上部的面神经管口,初呈水平位行向前外,再以直角转向后外,而后垂直下行,止于; 茎乳孔,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鼓部
鼓部后方与乳突之间的骨缝称为鼓乳裂;鼓部前 方与颞鳞之间的骨缝称为鼓鳞裂,其内侧因有岩 部嵌入将鼓鳞裂分为前部的岩鳞裂和后部的岩鼓裂
茎突为茎突咽肌、茎突舌骨肌、 茎突舌肌、茎突下颌韧带和茎突舌骨韧带的起 始处。
茎乳孔为面神经管的下口,面神经由此出颅。
蝶骨
结构
蝶骨体
上面(大脑面)~有蝶鞍,中部凹陷垂体窝
外侧面~连蝶骨大翼和翼突内侧板
后面~连枕骨
下面~构成鼻腔顶
小翼
一对三角形薄板,构成眶顶的一部分
上下两根有视神经孔(管)~视神经,眼动脉
大翼
大脑面
前内侧有圆孔,后外卵圆孔,棘孔
圆孔向前通翼腭窝,三叉神经的分支一一上颌神经由此出颅;卵圆孔向下通颞下窝,三叉神经的分支----下颌神经由此出颅;棘孔~脑膜中动脉由此入颅。
颞面
构成颞窝,下界~颞下嵴
颞下面
构成颞下窝上壁,颞下面与颞下嵴均是翼外肌上头起始处,可见卵圆孔,棘孔。该面后端有蝶骨角棘-蝶下颌韧带
眶面
构成眶外侧壁,眶下裂外侧壁,翼腭窝借此通向眶部,主要有眶下动脉、上颌神经及眼下静脉经过
翼突
外板
宽薄朝前外,构成颞下窝内侧壁-翼外肌下头
内板
窄长,弯向外下成翼突钩-腭帆张肌腱
上部
前面与上颌体成翼突上颌裂
下部
前面与上颌体成翼突上颌缝(翼颌连接)
考点突破
腭骨
参与构成
鼻腔底和侧壁、腭、眶底、翼 腭窝、翼突窝和眶下裂。
结构特点
水平部
构成鼻腔底的后部、硬腭的后1/4,其外侧缘与上颌骨 牙槽突共同构成腭大孔
垂直部
构成鼻腔的后外侧壁,其外侧面有翼腭沟与上颌体内面和 蝶骨翼突前面的沟,共同形成翼腭管
垂直部上缘有蝶突和眶突,两突间的凹陷为蝶腭切迹,蝶腭切迹与 蝶骨体的下面构成蝶腭孔,翼腭窝经此孔通向鼻腔。
水平部与垂直部的连接处有锥突,锥突后面的中部构成翼突窝底,为翼内肌的起始处
颧骨
一体三突
一体
体部硬,分三面
颊面
朝前外侧
颧面孔
颞面
凹向后内
颧颞孔
眶面
平滑内凹
颧眶孔
三突
额蝶突
向上,接额骨颧突和蝶骨大翼
上颌突
向内下,接上颌骨颧突
颧突
向后,接颞骨颧突成颧弓,连接处为颧颞缝
受损
颧骨与颧弓较突出,易发生骨折
颧骨骨折~向下、后、内移位
颧弓骨折~易发生在中段,使中部塌陷
两者均骨折~骨折片可压迫颞肌或使喙突运动障碍,出现张口困难
鼻骨
不规则长方形
分两面
外面~向下成横向的凸面,中央有一小静脉孔
内面~横向凹,有筛前神经纵沟
有四缘
上缘
下缘
外侧缘
内侧缘
骨折部位
多在下1/3处
成人多双侧同时骨折,儿童则可仅一侧骨折
翼内肌浅头起点
提口角肌始于此
<眶下N阻滞麻醉的有效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