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第三章笔记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
性质
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特征
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
社会主义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随新民主主义社会向前发展不断扩大
三种基本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两面性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
社会特征
1949~1952年
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1953~1956年
国内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文化
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政策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基本内容:一化三改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
主体
三改
两翼
理论依据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实现的必要性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然条件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的可能性
物质基础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重要依据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重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国际形势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6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互助合作道路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循序渐进
把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变为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把个体农民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个体手工业生产资料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制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党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抓紧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阐明和制定了手工业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说服、示范、国家帮助
1.手工业生产小组
2.供销合作社
3.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实质
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利用、限制、改造
利用: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对国计民生有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并有一些发展
限制: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
改造:把资本家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利用和限制都是为了改造,改造是核心
实施步骤
1.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阶段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
3.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阶段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经济领域
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政治领域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立
社会机制
阶级关系
帝国主义势力被清除
官僚资本主义被消灭
地主、富农被改造
工人阶级变为领导阶级
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过去的革命
技术革命
文化革命
集中精力解决
发展社会产生力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