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呼吸思维导图
本导图梳理了呼吸的相关内容,包含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呼吸中枢、呼吸节律的产生、化学感受型呼吸反射、肺牵张反射。
消化吸收学习笔记,知识内容有小肠内消化、肝脏的消化功能、吸收部位和途径、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肠道微生物的生理意义。
生理学呼吸第一节肺通气,知识点涵盖了肺通气的概念、肺通气的原理、功能评价、肺换气、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呼吸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运输氧气二氧化碳的介质,物理溶解和化学溶解,主要化学
Hb结构
一个珠蛋白四个血红素,中心二价铁,没有与氧结合的Hb叫去氧Hb,四个亚基间靠盐键相连
与O2结合的特征
迅速可逆
氧合非氧化
铁离子价态不变
结合O2的量
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
血液中Hb达到5g/100ml时,粘膜皮肤呈暗紫色(发绀)
氧解离曲线呈S型
紧密型,疏松型,与盐键的断裂有关
氧解离曲线
上段
氧分压的变化对血氧饱和度影响不大,保证了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能力
中段
40-60,较陡,反应安静状态下的血液对组织供养情况
下段
15-40,氧分压的变化对氧饱和度又明显的影响,反应血液中O2的储备能力
影响因素
血液酸度和CO2分压
温度
红细胞内的2,3-二磷酸甘油酸
CO2运输形式
碳酸氢盐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CO2解离曲线
Hb是否与O2结合是影响因素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
脊髓
低位脑干
呼吸节律的产生
化学感受型呼吸反射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颈动脉体起主要作用,含有球细胞和鞘细胞,球细胞其感受器的作用
中枢化学感受器
延髓腹外侧核起主要作用,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细胞外液中的H
外周化学感受器机体低氧时维持对呼吸的驱动,中枢化学感受器影响肺通气来影响H浓度时代中枢神经系统有一个稳定的PH
CO2,H,O2的调节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因素
动脉血中H浓度升高时可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血液中的H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脑脊液中的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物
吸入气氧分压降低以及肺换气或肺通气功能障碍时使得动脉血中氧分压下降,肺通气量增加
低氧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肺牵张反射
肺扩张反射
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感受器位于细支气管到支气管平滑肌,意义,加速吸气向呼气的转化使呼吸频率增加
肺萎陷反射
肺萎陷时促使吸气活动的反射,感受器位于气管平滑肌
防御型呼吸反射
咳嗽反射
喷嚏反射
刺激作用于鼻黏膜感受器,传入神经是三叉神经,清除鼻腔的刺激物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呼吸反射
肌梭和腱器官是骨骼肌的本体感受器
临床监控呼吸状态的参数与意义
不吸氧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2%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O2分压,正常,80-100mmhg,>70岁,>70mmHg,低于60 有呼吸衰竭,动脉CO2分压正常35-45mmHg,<35,通气过度,>45,通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