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开展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本思维导图罗列了新民主主义的性质、特征、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19~1949)
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属时代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总路线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内容
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对象
帝国主义
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封建主义
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
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
动力
无产阶级 (最基本动力)
是新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近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阶级 (最可靠的同盟者和主力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础问题,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当领导的农民战争
城市小资产阶级 (可靠同盟者)
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民族资产阶级 (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动摇性的一面决定了中共对它实行又斗争又联合的政策。(软弱性决定了它的两面性)
领导
无产阶级的特点
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分布集中,战斗力强
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革命领导权握在谁的手里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历史经验
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性质与前途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时代背景。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旧: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力量。新: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共;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旧: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前途。新:社会主义社会;旧:资本主义社会
新旧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区别
性质。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社:无产阶级革命
国体。新: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社:无产阶级专政
对象。新:推翻三座大山;社: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联系
互相联系、紧密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把两者比做文章的上篇与下篇
当领导的革命分两步走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两种错误
王明混淆
“一次革命论”、“无间断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
陈独秀割裂
“二次革命论”
基本纲领
政治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经济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特色)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重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原因
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
革命对象是三座大山,不是一般的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社会生产力有积极作用
这种保护不是无条件的
文化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特点
民族的
其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与独立,其形式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
科学的
反对一切封建思想与迷信思想; 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实践的一致性; 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大众的
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背景
毛泽东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革命道路 遵义会议革命道路政治上确立下来 《战争与战略问题》革命道路以政策确立下来
他在《战争与战略问题》中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也是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必要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
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敌人力量强大,长期占据中心城市
可能性
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
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党的领导及其政策的正确性,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客观条件
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概括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两个联盟: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它劳动者联盟;工人阶级与非劳动者的联盟(前者是基础)
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中间大两头小)
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占少数, 最广大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
基本经验
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正确对待资产阶级
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统一战线的沿革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实质
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基本检验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强调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不是忽视其他斗争形式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
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要位置
必须任何时候都重视组织建设
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也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则是掌握此二者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