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历史,包含屈辱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探索史: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
编辑于2021-11-02 10:50:33旧民主主义革命
屈辱史
鸦片战争
背景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差距
经济
落后的自然经济与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差距
文化
文化专制与民主自由的差距
军事
军备废弛与船坚炮利的差距
外交
闭关锁国与殖民扩张的差距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的差距
原因
根本原因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
中国禁烟运动
导火线
虎门销烟
过程
爆发
1840年六月至1841年
广东——厦门——攻占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
扩大侵略
1841年初至1842年八月
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道光帝对英宣战——攻占东南沿海城市
结果
《南京条约》
内容
割地
割给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赔款2100万两银元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关税
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附件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条款
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的特权
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性质
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到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革命任务
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到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革命性质
由反封建斗争到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
社会经济
有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中外关系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对外开放
国际地位
有平等的主权国家到被宰割被奴役
思想文化
由封闭愚昧倒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发
阶级关系
阶级矛盾激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清政府拒绝修订条约
经过
1856年至1858年,由广州到天津。
1858年到1860年,由天津到北京。
结果
1858年《天津条约》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增开眼海十处通商口岸
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加重人民负担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不法活动的护身符进行文化侵略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侵犯中国内河航行权,便于外国商品向内地倾销,有利于军事侵略
1860年《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便于对北方的侵略威胁,北京的安全。
割九龙司给英国
使英国在香港的侵略势力扩大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八百万两白银
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影响
政治上
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的损害
外交上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日本
根本原因
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中国
可乘之机
避战求和政策
欧美
有利的国际环境
不干涉日本侵略
朝鲜
导火线
1894年东学党起义
经过
1894年七月丰海海战
1894年九月平壤战役
1894年九月,黄海战役,失去制海权
辽东战役
1895年1月至2月,威海卫战役标志中国惨败。
结果
《马关条约》
时间
1859年四月
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拓宽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起因
直接原因
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的本性决定了其扩张性
经过
1900年六月,廊坊之战。
1900年七月天津
1900年八月,北京。
结果
《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九月
内容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远盐说作为抵押。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不允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沿线的战略要地
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运动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抗争史
爱国官兵
林则徐,关天培,海龄,邓世昌,大沽口官兵抗争
人民群众
三元里人民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
根本原因
清政府腐败导致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外国资本主义导致民族矛盾空前计划
直接原因
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
外部原因
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过程
前期
1851年一月,金田起义。
1851年九月,攻克永安,永安建制,政权初步建立
1852年,永安突围。
1852年攻陷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1853至55,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
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后期
1858年
陈玉成李秀成
江北大营之战三河镇大捷
1860年
陈玉成李秀成
江南大营之战
李秀成
上海近郊保卫战
1862年
陈玉成
安庆保卫战
1864年
李秀成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时间
1853年冬
目的
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内容
土地分配
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方案
规定已户为单位,不论男女,一律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产品分配
原则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案
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目标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性质
是太平天国纲领文件
革命性
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
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产品分配)
落后性
把小农经济作为发展的理想
《资政新篇》
时间
1859年
目的
改革内政,建设国家。
内容
政治
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化
开设新式学堂
外交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评价
进步性
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局限性
迫于当时的形式未能实行
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未出现
战争环境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结果
失败
原因
主观
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具体原因
战略上的食物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教训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特点
新
治国方案新
资产阶级性质的
担任任务新
反封建反侵略
义和团运动
原因
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尖锐
口号
扶清灭洋
积极
麻痹清政府
具有爱国性质
消极
认识局限
盲目排外
性质
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
失败
原因
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
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背景
清政府腐败无能
条件
社会条件
清政府相继的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了一些改革
阶级条件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经济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思想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人物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中心
上海,日本东京。
组织基础
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等组织的建立。
兴中会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同盟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理论基础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军事准备
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有利条件
保路运动
高潮
武昌起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主力
湖北新军
结果
湖北军政府成立
局限性
各省的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成果
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1912年
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理可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的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目的
直接
限制袁世凯权利
根本
维护共和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结局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条件
袁世凯的实力
列强的撑腰
革命阵营中的矛盾
孙中山等人的妥协
过程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同年三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评价
成功说
中国近代史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迁
失败说
表现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
根本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袁世凯双面手段
主观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探索史
农民阶级
《资政新篇》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洋务派
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
康梁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无产阶级
败
胜
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
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