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思维导图,包含物质与意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三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1-11-02 21:17:57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l一.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同意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问题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出现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哲学的物质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人类的社会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产生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价值
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同样以你,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相对静止的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运动会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基本存在方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行,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如何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常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意识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实质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是人类智能的物化。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它表明人类意识已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的从人脑中分离出来,五华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到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智能的原因
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显示形式,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人工智能不具备感情,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为什么世界统一于物质
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自然基础是物质的
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物质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的意识同意与物质
意识的起源
子主题
意识的本质
子主题
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发挥
l二.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
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联系具有普遍新
任何事物的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事物的发展变化
发展的概念
是事物变化中前进的,向上的运动
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发展过程中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
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的要素,新的结构适应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不能适应已经变化的环境和客观条件
就新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否定了在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贯穿质变量变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
含义
矛盾的对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处于同一个共同体中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
对抗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同一性作用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斗争性作用
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性力量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普遍性
特殊性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同一关系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个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的根本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因素含义,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含义,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否定式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正的实质是扬弃
否定之否定规律解释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的统一
要求我们树立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对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内容与形式
任何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对形式具有决定作用
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
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相互区别的
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
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易逝的
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而现象是表面的,外显的。可以直接感知
本质与现象相互依存的
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表现本质
原因与结果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区别的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能够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必然与偶然
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
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
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
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
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
现实与可能
现实指相互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总和
可能指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可能会转化为现实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
l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唯物辩证法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提倡创新创造,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形式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式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法
归纳是从个别实施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演绎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归纳演绎互为前提,相互补充
分析与综合是一种深刻的思维方法
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包括了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模型方法,理想化方法等
辩证思维与现代思维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辩证思维是现代思维的方法论前提
现代科学思维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是科学思维能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增强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辩证思维与历史眼光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运用,是以史为鉴,知古鉴,精善用,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系统思维能力
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从是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就是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需要和客观的条件,化轻便坚守底线,尽力化解风险,避免最坏结果,同时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l四. 历史思维能力是辩证思维与历史眼光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运用,是以史为鉴,知古鉴,精善用,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自然界是物质的
从哪几个方面理解意识同意与物质
重点记忆
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