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第3版第四章:职业因素与健康,包含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二、职业性病损;第二节:常见职业病危害与控制。
编辑于2021-11-03 21:22:32第四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概念: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毒物:金属及类金属(铅、汞)、有机溶剂、刺激性气体、农药
(2)生产性粉尘:无机粉尘(金属性粉尘、矿物性粉尘)、有机粉尘(动物、植物性粉尘)和混合粉尘
2.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强度过大
(2)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
(3)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5)不良的生活方式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热射病、减压病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3)缺乏应有的卫生防护措施
二、职业性病损
包括:工伤、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早期健康损害
(一)工伤:职业性外伤,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二)职业病:是指职业性有害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 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2016年7月2日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职业病的发病条件:(1)职业性有害因素(2)作用条件: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机会、工龄、时间方式等的了解(3)个体易感性:遗传、年龄、性别、营养、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等。
2.职业病的特点
特点:(1)病因特异性(2)病因可检测性(3)发病具有集体性(4)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良好(5)病因可预防
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目前被列入的法定职业病有10类132种。
3.职业病的分类
4.职业病患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不重要)
5.职业病的诊断
依据: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并由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
资料:职业史;生产环境检测和调查;相应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6.职业病报告
(三)工作有关疾病:工作有关疾病,由于在工作过程中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的疾病
(1)职业性有害因素虽是该病发生发展中的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直接的唯一因素,如:慢性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
(2)职业性有害因素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已患的疾病家具,接触人群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加。
(3)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暴漏,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和缓解。
第二节:常见职业病危害与控制
一、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1.理化特性:铅烟
2.接触机会
(1)职业性接触:接触到铅烟、铅尘或铅蒸汽的职业,铅氧化物常用于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景泰蓝等
(2)生活性接触:爆米花、皮蛋
3.毒理:后来转移到骨形成磷酸铅沉积下来,人体内90~95%储存于骨。当体内酸碱平衡紊乱时变成溶解度增大100倍的可溶性磷酸氢铅进入血液,主要累及血液及造血系统、神经、消化系统、血液及肾脏等。
4.临床表现:早期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等症状后表现为神经、消化和血液等系统症状
(1)神经系统: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麻木、“腕下垂”或“足下垂”
(2)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隐形腹痛、腹胀、腹痛或便秘严重者出现铅绞痛部位常在脐周;口腔不好者,在齿龈和牙齿交界边缘可出现暗蓝色线。即铅线(硫化铅颗粒的沉淀)
(3)血液及造血系统: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外周血可有网织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和碱粒红细胞的增多。
6.治疗原则
(1)驱铅疗法:首选依地酸二氢钠、二巯基丁二酸胶囊
(2)对症疗法:镇静剂、腹绞痛用葡萄糖酸钙或皮下注射阿托品
(3)支持疗法:适当休息、合理营养
三、苯中毒
1.理化特性:苯,常温下为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易着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汽油等有机溶剂
蒸汽,用肥皂水擦拭身体
2.接触机会:苯在工农 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接触机会很多,包括:作为有机化学合成的常用原料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农药合成橡胶朔料洗涤剂染料炸药等;作为溶剂、萃取剂或稀释剂,用于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以及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和喷漆制造;用作燃料,如工业汽油中苯的含量可高达10%以上;苯的制造,如焦炉气和煤焦油的分馏石油的裂化重整与乙炔合成苯。
3.毒理:以蒸汽形式由呼吸道进入体内,皮肤仅能吸收少量,进入体内后多分布在含类脂质较多的组织和器官中:骨髓、脑等;急性:亲脂性,附着于神经细胞表面,抑制生物氧化,影响神经递质,麻醉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苯代谢产物被运到骨髓或其他器官,可能表现为骨髓毒性和致白血病作用。
4.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履蹒跚等醉酒样状态,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模糊、抽搐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2)慢性中毒:1)神经系统:骨髓,患者常有头痛、头晕、失眠等类神经症2)造血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最常见,中性粒细胞减少,重度中毒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6.治疗原则:(1)急性中毒: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刻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注意保暖和卧床休息。(2)慢性:无特效药,中医
8.职业禁忌:血象指标低于或接近正常值下限者,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四、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伴有矽结节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尘肺中最严重的一种。
1.主要的矽肺作业: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作业:矿山采掘、筑路、水利工程等隧道的开发,石粉厂、玻璃厂、陶瓷厂以及耐火材料厂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破碎、研磨等,机械制造产中铸造工段的砂型调制、清砂、喷砂等。
2.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
3.发病类型:缓慢
4.病理改变:结节型、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矽型蛋白沉积性和团块型。
矽结节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是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灰白色,用手摸有沙样感
5.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症状和体征:X线矽肺影像,无—干啰音—湿罗音—过清音
(2)X线肺胸片表现:小阴影(直径小于10mm)和大阴影(直径超过10mm)。X线胸片的肺门、肺纹理和胸膜改变以及肺气肿等影像对矽肺的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3)肺功能改变:肺脏代偿功能强,早期多属正常,肺组织纤维化、伴肺气肿和慢性炎症时,时间肺活量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以混合通气功能障碍常见)
(4)并发症:肺结核(最常见、危害性最大)、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矽肺+肺结核(加速恶化,最常见的死因);
(5)诊断:(GBZ70-2015)
6.治疗与处理::尚无根治,及时脱离接尘作业环境,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注意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积极预发并发症并积极治疗
7.预防与措施:“八字“综合防尘措施”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进行生产工艺与设备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
采取湿性作业
密闭尘源
加强作业场所的抽风除尘
加强个人防护
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防尘设备的维护、维修制度
进行宣传教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对接触粉尘作业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监测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浓度、加强执法监督的力度,督促用人单位采取防尘措施,改善劳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