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生身心发展理论
小学生身心发展理论思维导图,讲述了影响身心发展的理论、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知发展与教学等。
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1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总结了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618 年-907 年)、 唐太宗 (李世民)与“贞观之治“等。
七年级下册 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后来的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这几个部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小学生身心发展理论
1、影响身心发展的理论
内发论
孟子
性善论
奥地利弗洛伊德
性本能(心理决定)
威尔逊
基因复制
格塞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基因决定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外铄论
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
墨子
素丝说
荀子
性恶论
英国洛克
白板说
美国华生
一打婴儿培养成各种人
2、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作用为:
前提,提供可能
差异
成熟机制
物质前提
环境
外部因素
物质因素
精神因素
对人的作用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变为现实
影响人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个别差异
不决定人的发展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学校教育
主导作用,原因: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
老师受过专业训练,效果好
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具有独特的功能
3、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教育要求:循序渐进
阶段性
教育要求:有针对性
不平衡性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概念
教育要求:把住时机采取有效措施
互补性
教育要求: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的机制
图式
认知结构的基本单位
同化
图式无改变
顺应
图式改变
平衡
个体不断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平衡
四个具体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觉和动作分化
“客体永久性”的形成
延迟模仿的发生
前运算阶段(2-7)岁
泛灵论
自我中心主义
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思维的不可逆性
缺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去自我中心主义
思维具有可逆性
思维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命题推理
假设-演绎推理
类比推理
抽象逻辑推理
可逆与补偿
8、人格及相关理论
气质
气质的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根据气质特点因材施教
胆汁质:以柔克刚
多血质:刚柔交替
黏液质:引导参加集体活动,耐心
抑郁质:给予帮助,引导参加集体活动,避免公开指责
性格
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
本我、自我、超我
埃里克森(美国)
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7、认知发展与教学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
教学走在发展前面
支架式教学
6、智力及其理论
斯皮尔曼二因素论
一般智力
特殊智力
卡特尔
流体智力
遗传带来的
晶体智力
后天实践中形成的能力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八种智力)
逻辑数学智力
语言智力
音乐智力
空间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关系智力
内省智力
自然智力
5、小学生的认知与教育
感知的特性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
刺激的时间效应
感觉迟效
感觉后效
感觉适应
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对比
感觉补偿
联觉
知觉
社会知觉偏差
刻板效应
晕轮效应
以偏概全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投射效应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注意
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
广度
稳定性
起伏
分散
分配
转移
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运用无意注意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注重演讲、板书技巧、教具使用
注重内容组织及形式多样化
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运用有意注意
提高活动目的性
激发学习动机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运用无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记忆
记忆的内容不同的分类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逻辑记忆
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保存时间长短分类
瞬时记忆
0.25-2秒
短时记忆
5秒-2分钟
长时记忆
长期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发展不平衡,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记忆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适当的过度学习有助于对材料的识记
记忆材料的系列位置
中间部遗忘最多
识记者的态度
遗忘原因(重点内容)
前摄抑制
后摄抑制
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小学生有效学习
明确记忆,增强学习主动性
理解学习的意义
对材料进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重视复习方法
思维
根据解决问题是的思维方向分类
聚合思维
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
找出最佳方案等的思维
发散思维
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
一题多解
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转折期在小学四年级(10-11)岁
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
丰富小学生的感性知识经验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讨论方式,提高发散思维
加强思维品质的训练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