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系统学习笔记
系统解剖学第四章消化系统,知识点有消化腺、消化管两大板块,知识点丰富全面且简单明了,适用于考试复习的同学们!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消化系统
消化腺
肝
外形
二缘(前后)
前缘
是肝的膈面与脏面的分界线,薄而锐利
后缘
厚而钝圆
二面
上面(膈面)
隆凸,膈面借镰状韧带分为肝左叶和肝右叶
下面(脏面)
左纵沟
前:肝圆韧带
由胎儿时期的脐静脉闭锁而成
后:静脉韧带
右纵沟
前:胆囊
后:下腔静脉
上接心脏
横沟(肝门)
肝固有动脉
肝门静脉
仅作用输入于肝,不作输出(输出为肝静脉)
肝左右管
神经和淋巴管
肝蒂
由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
分叶
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
位置和毗邻
位置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上界
右侧最高点在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处
左侧在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处
下界
右侧与右肋弓一致
腹上区,肝下缘可低于剑突下3~5cm
毗邻
右叶下面
结肠右曲、十二指肠、右肾、有肾上腺
左叶下面
胃前壁相邻
后上部
食管的腹部
分叶和分段
左半肝
左外叶
上段
下段
左内叶
右半肝
尾状叶左端
尾状叶右端
尾状叶
右前叶
右后叶
肝外胆道
胆囊
位置与形态
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成梨形,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囊状器官,容积为40~60ml
分部
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是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体表投影
在右锁骨的中线与右肋弓相交处
为胆囊病变时明显压痛处
输胆管道
肝总管
由肝左管和肝右管汇合而成,长约3cm
胆总管
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长约4~8cm
肝胰壶腹(Vater壶腹)
由胆总管和胰管汇合而成,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是环绕在肝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
胆汁的排除途径
平时(肝胰壶腹括约肌收缩)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胆小管→小叶间胆管→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
进食后(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
胆囊内的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
胰
形态与位置
呈长条形,质软,色灰红,全长17~20cm;位置较深,在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
胰头、胰颈、胰体、胰尾
分泌
外分泌部
胰液
排出途径
胰→胰液→胰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降部)
内分泌部
胰岛素等激素
直接进入血液
消化管
口腔
口腔境界及分布
境界
前壁:上、下唇
侧壁:颊
下壁:口腔底(舌、肌)
上壁:腭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腭
前2/3为硬腭,后1/3为软腭
结构特点
腭帆、腭垂、腭舌弓、腭咽弓
咽峡
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腭舌弓、右腭舌弓、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舌
舌体(前2/3)
舌根(后1/3)
舌尖(舌体前端)
舌扁桃体、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
舌乳头
丝状乳头
仅有一般感觉
轮廓乳头
叶状乳头
菌状乳头
有味觉
舌肌
舌内肌
纵行、横行、垂直三种
舌外肌
主要是颏舌肌
牙
形态与分类
形态
牙冠
牙根
牙颈
髓腔
牙根尖孔
分类
乳牙(20个)
恒牙(32个)
萌出与排列
构成
牙质
釉质
牙骨质
牙髓
牙周组织
口腔腺
小唾液腺
数目较多,如唇腺、颊腺、腭腺等
大唾液腺
腮腺(最大)
下颌下腺
舌下腺(最小)
咽
咽的交通
子主题
食管
颈部:在始端至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间
胸部:位于颈静脉切迹平面至食管裂孔间
腹部:位于食管裂孔至贲门间
生理狭窄
第一狭窄: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
第二狭窄: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
第三狭窄:食管穿膈处,距中切牙40cm
临床意义:进行食管镜、胃镜检查和胃、十二指肠插管是应注意食管狭窄
胃
形态与分部
两壁:前壁、后壁
两口:贲门(入口)、幽门(出口)
两缘:胃小弯(上缘)、胃大弯(下缘)
贲门部
胃体部
胃底部
幽门部
幽门窦
幽门管
胃在中等充盈状态下,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贲门
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
幽门
位于第11胸椎体右侧
胃前壁
右侧邻近肝右叶
左侧邻膈,被左肋弓遮盖
在剑突下方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胃后壁
与胰、横结肠、左肾上腺和左肾相邻
胃底
与膈和脾相邻
小肠
十二指肠
上部
十二指肠球
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降部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
十二指肠小乳头
副胰管的开口处
水平部
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为上下消化道的分界
十二指肠悬肌
Treitz韧带,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空肠和回肠
比较
大肠
盲肠
位于右髂窝内,是大肠的起始部。盲肠下端为盲端,左接回肠,向上与升结肠相续
回盲瓣
是回肠末端在盲肠开口处的上、下两片唇样粘膜皱襞
结肠
升结肠
横结肠
结肠右曲
降结肠
结肠左曲
乙状结肠
阑尾
为一蚓状盲管,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末端游离,一般长6~8cm
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又称McBurney点
直肠
矢状面弯曲
骶曲(凸向前)、会阴曲(凸向后)
直肠壶腹
是直肠下段的肠腔膨大,内有直肠横襞
直肠的毗邻
男性
前方有膀胱、前列腺、输精管壶腹和精囊
女性
前方有子宫及阴道
肛管
肛管的形态
在盆膈处续于直肠,长3~4cm,末端终于肛门
三线
齿状线(肛皮线)
为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连成的锯齿状的环形线
躯体和内脏的分界
白线
为肛梳下缘的环形线
肛直肠线
各肛柱上段的连线
肛门内外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为平滑肌,可协助排便
肛门外括约肌
为骨骼肌,可控制排便
其它构造
肛柱
为肛管内面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
肛瓣
为相邻肛柱下端之间的相连的半月状粘膜皱襞
肛窦
为肛瓣与其相邻的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
肛梳
为齿状线下方约1cm处的环形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