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汉语知识大纲
现代汉语知识大纲,知识点有现代汉语概说、语言概说、辅音与生母、元音与韵母、汉字的形体、多义词和同音词、句法成分等。
编辑于2021-11-15 18:29:14现代汉语
绪论
现代汉语概说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广义:普通话和方言 狭义:普通话
现代汉语有发达的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语言也包括优秀的、典范的文艺著作的语言,但文学语言的内涵与功能比文艺作品的语言要广泛。
形成与发展以书面语的产生与演进为先决条件
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达力
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形式
口语形式包括:科学报告、新闻广播、口头声明、答记者问、优秀文艺作品朗诵、戏剧和电影的台词、相声和说书等。作为标准语,文学语言正是以其典范性特征区别于一般的书面语与口语,对现代汉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起着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形式
口语
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口语常呈现为当面交谈,有特定的语境衬托,又有身手势态和语音变化的帮助,因而具有较多的辅助性信息作为支持。
书面语
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该风格的形成是因为缺少不同语境下当面回话所具备的辅助信息。
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历史纵横
春秋时代的共同语称为雅言,汉朝称为通语,明代改成官话,辛亥革命后称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书面语在殷商时期已经出现,先秦时期已较为成熟,由于口语发展较快,这种书面语渐渐脱离口语,被称为文言文
到了唐宋,一种称为白话的接近口语的书面语诞生了
用白话写的文学作品:唐代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话本,以及宋金元的诸宫调和元曲,而影响较大的是明清小说
总体是以北方方言写成的
方言
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基础方言
有些方言是形成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在民族共同语形成之后,方言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形成汉语方言的因素
社会历史地理方面
小农经济
社会分裂割据
人口迁徙
山川阻隔
语言本身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互相影响
方言系统
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的方面
语音结构系统
词汇结构系统
语法结构系统
七大方言区
“十大方言区”
原有的七区加上晋语、平话、徽话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民族总人口73%
华北——东北方言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部分地区
西北方言
山西陕西甘肃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
西南方言
四川云南贵州及湖北除东南角咸宁地区
江淮方言
安徽长江以北(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镇江,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吴方言
上海、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分、浙江大部分。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现在有人认为以现在的影响来看代表应该是上海话。内部存在一些分歧,杭州城区的吴语带有浓厚的官话色彩。7.2%
湘方言
湖南省除西北角,以长沙话为代表。有新湘语(长沙等较大城市,受北方方言影响较大)和老湘语的差别。3.2%
赣方言
江西省除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南昌话为代表。3.3%
客家方言
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其中以广东中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为主。语言系统内部差别不大3.6%
闽方言
福建,海南,广东的潮汕雷州半岛,浙江南部温州地区,广西少数,台湾汉人居住区5.7%
闽东
福建东部闽江下游,福州话为代表的
闽南
闽南二十四县、台湾。广东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及浙江南部,以厦门话为代表
闽北
闽中
莆仙
粤方言
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广西东部、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及香港澳门4%
北京话的特殊地位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唐代,北京地处幽州,是军事重地;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金元以来,北京成为了我国成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而发展成官话
白话文学作品更多的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五四运动以后
这两个运动前者为白话文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后者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相辅相成互相推进,就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
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5年在北京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确定了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
三项标准的含义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
结构上(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
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
语言的结构规律:语法
功能上
人与人:交际工具
人与客观世界:认知世界的工具
人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方面
没有复辅音
元音占优势
音节比较整齐
有声调
词汇方面
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构词广泛运用歌词根复合法
同音语素多
语法方面
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太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修辞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
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日本语、朝鲜语和越南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
世界七大语系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英、法、俄、阿拉伯、西班牙
印欧语系
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
乌拉尔语系
闪含语系
高加索语系
达罗眦荼语系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国家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5年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根据会议精神决定以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1956年1月,国务院通过《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同时决定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
1958年规定书法可以不受此影响。
1985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
1986年1月,国教委和国语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1997年12月,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2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2000年10月根据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1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现代汉语规范化
定义:语言规范化就是确定并推行某一语言应用的统一标准,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一致的标准。
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
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
21世纪文化教育的普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承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音识别的问题研究对推广普通话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行。
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20世纪80年代重新制定的方针是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以汉语授课的学校使用普通话教学。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
汉语播放的广播电视台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话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
全国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
不同方言区及全国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全国通用语言。
1995年其实刑案水平测试结果办法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制度。指导各地按照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规定开展工作。
2015年9月的第18届普通话宣传中公布的数据普通话,在全国的普及率为70%,其中城镇普及率较高,在文化教育领域中普及率达到80%以上。
“现代汉语”课程性质、任务和内容
教学任务
课程各部分简述
第一章 语音
语音概说
语音的性质
定义:语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类 通过发音器官 具有词句意义的声音
物理性质
定义: 联想 吉他🎸区别意义 音高,音色轻声 音强,音长
音高(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声调,语调
音强(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轻音,重音
音长(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音质(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
音波颤动的式样不同的原因
1.发音体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体自身状况不同
生理性质
呼吸器官
喉头声带
(共鸣腔)咽腔,鼻腔,口腔
社会性质(本质性质)
表示意义
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同样意义,多种语音形式
语音系统性
中英语音系统
语音单位
音素
定义: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辅音(子音)
气流受阻
声带颤动,不颤动均有
肌肉有紧张点
力度较大
响度较弱
元音(母音)
气流通畅
声带颤动
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的保持一种极其自然的紧张状态
用力平衡
声音响亮
音节
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一般来说,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儿化音节是例外,如“花儿”
声母、韵母、声调
音位
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辨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记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
有5个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国际音标
1888年英国伦敦国际语音学会为了记录和研究人类语言的语音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国际音标大部分采用拉丁字母小写的印刷体。它共有一百多个符号,符合一个符号一个音素,一个音素一个符号的原则。
汉字记音
直音法
反切法,鲁,郎古切
辅音与声母
辅音(22)的发音
辅音的发音部位
双唇音,唇齿信,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辅音的发音方法
看阻碍的方式
塞音 b p d t g k
擦音 f h x sh s r
塞擦音 j q zh ch z c
鼻音 m n
边音 l
看气流的强弱
送气音 p t q k ch c
不送气音 b d j g zh z
看声带是否振动
浊音 m n l r
清音 b p f d t g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
声母的发音
辅音声母22个,零声母1个
声母辨正
元音与韵母
元音(23)的发音
单元音(10)的发音
舌面元音 a o e e^ i u v
舌尖元音 -i(前)-i(后)
卷舌元音 er
复元音(13)的发音
前响复元音 ai ei ao ou
后响复元音 ia ie ua uo üe
中响复元音 iao iou uai uei
韵母(39)的发音
单元音韵母10
复元音韵母13
带鼻音韵母16
韵母的结构
韵头 (介音或介母) i u ü
韵腹(韵母的主干) a o
韵尾 n ng i u
声调
什么是声调
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
调值和调类
调值是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是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调类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
普通话的声调
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音节
音节的结构
声母,韵母和声调
拼音
拼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声母要用本音
声母韵母之间不要停顿
要念准韵头
拼音的方法
两拼法
三拼法
声介合母拼读法(整体认读法)
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音节的拼写规则
隔音字母y,w的用法
隔音符号的用法
例:xi'an 不能写成xian
省写
j q x和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标调法
词的连写和大写
音变
音变的定义
语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们连续发出的一连串音节。在连贯的语流中,音素、声调、音节之间会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或大或小的语音上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音变。
变调
上声的变调
去声变调
“一、不”的变调
语气词“啊“的音变
轻声
什么是轻声?
哪些音节读轻声
轻声的作用
区别词义,区别词性
儿化
什么是儿化?
儿化韵的发音
儿化的作用
区别词义
区别词性
表示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音位
音位简说
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辅音音位
元音音位
音质音位
声调音位
非音质音位(超音段音位)
音位变体
定义: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
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语音的辨义功能
互补分布
音感差异
普通话音位
朗读和语调
朗读
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要掌握朗读所需的表达技巧
用普通话
朗读语言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加工
朗读应注意句子的停顿,声音快慢、轻重高低变化
语调
停顿
“意群”与“节拍群”
词与词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意义整体,这就叫意群。 意群可大可小,在较大的意群里,按照疏密不同的意义关系和结构层次再划分成更小的一些意义整体,这就叫节拍群(诗歌中常把一个节拍群称为一个“音步”)。
生理性停顿
逻辑停顿
强调停顿
音步
一般说来,句内的停延层次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即音节层、音步层和气群层
音步的分类
音节音步与韵素音步
右向音步与结构音步
汉语的音步
重音
语法重音
语义重音(逻辑重音)
句调
平调、升调、降调、曲折调
韵律
平仄
押韵
语音规范化
确立正音标准
文白异音
读书音与口语音不同
方言影响
讹读影响
背离规律
推广标准音
第二章 文字
汉字概说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具有形、音、义三层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距今也有3000年的历史了
汉字的特点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人类造字记录语言,可以只从语义入手,也可以只从语音入手。 从记录语义入手,用符号(字形)直接表示语义,造出义符,以义符带音,即间接表音,这种用义符直接表示语义的文字就叫表意文字。 从记录语音入手,用符号直接表示语音(音素或音节),造出音符,凭音符得义,即间接表示语义,这种用音符直接表示语义的文字叫音符文字,也就是表音文字。 其中用音符直接表示音素的文字叫音素文字,如英文。用音符直接表示音节的文字叫音节文字,如日文
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汉字能使用几千年,不被易读、易写、易排检的表音文字所替代,能分化同音词、辨义能力强是主要原因之一
汉字具有超时空性
汉字的作用
国家
汉字对我国社会发展,国家统一,汉语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法定
汉字是现在国家法定的通用文字
世界
汉字也曾被我们的邻居越南、朝鲜、日本借去,用于记录各自的民族语言
汉字的形体
汉字形体演变
甲骨文:商代、龟甲兽骨
金文:青铜器
小篆:通行于秦代,秦始皇“书同文”的标准字体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规范化的汉字形体
我国古文字的最后一个阶段
隶书
转折点:古汉字演变成今汉字(今文字第一个阶段)
称为隶变
楷书
也叫“真书” “正书”
汉字方块字定型
魏晋以后流行至今,2000多年了历史
现行汉字的形体
手写体(楷书、行书)
楷书:汉字标准字体 行书:楷书的辅助性字体,日常书写中多用行书
印刷体
印刷上常用的楷书的各种变体 宋体:最通用 仿宋体:讲究顿笔 楷体:近于手写楷书 黑体:表示着重时用
常用字号
初号、小初号、一号、小一号、二号、小二号、三号、小三号.....六号、小六号、七号等
汉字的构成
汉字的结构单位
笔画:构成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
笔画的具体形状称笔形
五种基本笔画:横 竖 撇 点 折
折笔形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笔形的连接
笔画组合关系: 相离: 二 川 小 相接: 而 四 几 相交: 子 十 夫
部位
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类型: (1)成字部件、非成字部件 (2)单笔部件、多笔部件 (3)基础部件、合成部件 (4)一层部件、二层部件、三层部件等......
是汉字的的基本结构单位 是成千上万个汉字是由600多个部件构成的
具有独立组字能力的构字单位 :口 斤
易混淆概念
部件:基本结构单位
偏旁:合体字第一次切分产生的部分 (2部分如:概 切分开就是 木 既)
部首:字典给汉字分类确定的概念
整字
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独体字:无法分离部件
合体字:两个或以上部件,左右结构最多,全包围结构最少
左右组合:左右/左中右
上下组合:上下/上中下
包围组合:两面/三面/四面
框架组合:巫坐乘噩爽乖
品字组合:晶森矗磊
笔顺
笔顺是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先横后竖
先撇后点
先外后内
先开门后进入再关门
先中间后两边
汉字的构造方法
六书
造字法
象形
描画实物的形象表示字义,如:日 月 山 牛 羊
指事
用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添加提示符号,如:上 下 本 刃 亦
会意
两个或多个部分合字表义 ,如 : 明 从 掰 森 磊
形声
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意 如: 睁 湖 瞳 飘 闷
形旁和声旁
部位
形旁局限
声旁局限
用字法
转注
假借
现代构字法,由于字体发展产生的变化及新造字
会意字
形声字
记号字
看不出原来的象形性了
切音造字法:甭 (不用)
省形造字法:乒乓(兵的省略)
汉字的简化、规范化、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音量形序)
定量(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使用数量)
定形(规定标准字形,使用每个字都有明确的形体规范)
定音(规定标准字音)
定序(确定汉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检字方法)
第三章 词汇
语素、词和词汇
语素:最小的语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
意义分为两种:表示事物、现象的意义叫做词汇意义,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叫语法意义 两个意义都有叫做实语素,只有语法意义的叫虚语素
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
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在替代中需注意保持语素意义的基本一致
单音节语素: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
多音节语素:少数情况个下,多个汉子代表一个语素
音译外来词:咖啡、奥林匹克、沙发
不可拆分的叠音词:猩猩、狒狒
拟声词:叮咚、哗哗
联绵词:
双声:声母相同 秋千 仿佛 蜘蛛 吩咐 坎坷 琉璃
叠韵:韵腹和韵尾相同 玫瑰 葫芦 逍遥 糊涂 匍匐 哆嗦 徘徊
非双声叠韵: 蝴蝶 马虎 垃圾 囫囵 玛瑙 憔悴 蚂蚁
一些特殊例子:马虎 苹果 蝴蝶
语素的分类 语素位置是否固定
词根:表示词的基本意义的语素 词缀: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语法作用的语素 前缀:在词根前的词缀 后缀:在词根后的词缀
定位语素,与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固定:阿(姨)老(虎)画(儿)桌(子)
不定位语素,与其他成分组合式位置不固定:力 气 体 天
注意区分:子 老 头 当为不定位语素时意义具体:子孙、父子,老人、养老,船头、碰头 当为定位语素时意义不具体:桌子、老王、砖头
能否单独成词
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 既 一个语素可以单说单用,是一个词
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既 一个语素不能单说单用
关系:
语素
成词语素
天、人
词根
不成词语素
不定位不成词语素
伟、农
定位不成词语素
前缀
老、第
词缀
后缀
儿、头
词:有固定的语音形式、表达特定意义、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内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众多词语的汇集,即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好比树林和树的关系 就一个语言来说,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越发达,表现力越强
离合词
洗澡、理发合起来算一个词,分开时算两个词
词的特点
语音的固定性(混沌 混蛋)
语义的整体性(表示嫉妒的眼红≠眼睛是红色的)
结构的凝固性(表示嫉妒的眼红不会表达为眼很红)
词的分类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单音节单纯词
多音节单纯词
音译外来词
叠音词
拟声词
联绵词
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双声词,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叠韵词,两个音节的韵相同 其他,俩音节的声韵都不同
合成词:两个语素构成
复合式,又叫复合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根合在一起
并列式:又称联合式,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相反、同类或其中一个失去意义
偏正式:修正、限定关系
补充式:补充说明关系,前一语素是中心,后一语素是补充
动作➕结果/趋向
事物➕量词→补充式复合词
支配式:动宾关系,动作➕对象
陈述式:主谓关系,什么怎么了
重叠式:一个语素重叠
附加式:又叫派生词,词根(表示一定的概念意义,组词时位置比较自由) 加 词缀 (意义不太具体,位置比较固定) 也叫附加式合成词
前加型
后加型
区别词和语素:剩余法
区别在于能否独立运用:单说/单用 单说:单独成句 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区别词和短语:扩展法
用是不是“最小的”(不能扩展)将词和短语区分开
短语:词和词临时组成的大于词小于句子的单位
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成分,与之对应的是临时短语,属于语法部分的研究范围,是词跟词的临时组合
专名
绝大多数是社会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的名称
熟语
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缩略语
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简称
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前后词均取前一个语素 2、前词取前一个,后词取后一个语素 3、省略并列词中的相同语素 4、截取原来名称前段或后段 5、包含外来词的名称可只取外来词的头一个音节 6、其他
数词略语
为了使话语简略,使用数字对并列词语的语素或语义成分概括出来的略语,还有一些是根据共同的含义加上列举的项数构成的
句子:以词或短语为材料组成的,表达一个完整意思,有特定语调
词义的性质
词义是语言中词的含义,是词的声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客观性
概括性
模糊性
民族性
词义的类别
概念义,又叫理性义或主要意义,是词义的核心内容,是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意义
色彩义,又称附属义
感情色彩:褒贬,敬谦
语体色彩:口语,书面
象形色彩:形态,颜色
多义词和同音词
词义的类型
本义:一个词的最初意义
基本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常用的,基本意义
引申义:从基本义转化发展出来的其他意义
单义词 多义词 同音词
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
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不同义项之间有一定联系
同音词:语音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义项和义素
义项
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基本义
最常用
转义
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转化
比喻义
引申义
单义词和多义词
同音词
注意辨析: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音现象,如“别”字 别:别离 别:绷住或卡住 别:不要,不用
同形同音词
义素
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
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区别义素
共同义素
义素分析
可以突出的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关系
语义场
语义场是语义的类聚,既有共同义素又有区别义素的一组词的相关语义聚合为一个语义场,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
层次
上位语
下位语
语义场分析
类属义场
顺序义场
关系义场
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相关语义组成的语义场叫作同义义场,同义义场中的各个词叫作同义词
等义词:番茄=西红柿
差别
理性义区别
意义轻重
范围大小
集体个体
搭配对象
色彩义区别
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词性的区别:用法不同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放在语境中考察,首先尽可能搜集含有这组同义词的句子,第二步是互相替换,第三步是对种种替换情况的分类及概括说明,指出在理性意义、感情意义、感情色彩及用法等方面有何差别
同义词的作用
使语言表达精确、严密
使语体风格明显
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使语气委婉
同义词连用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的相关语义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互补反义义场
极性反义义场
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词的作用
词义和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的环境
语言语境
情景语境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单一化,具体化,临时性,选择性
词汇的构成
基本词:核心
定义:基本词是词汇的核心部分词 如:天 地 人 水 手
特点:全民常用性、历史稳固性、构词能产性
一般词:主体(数量多)
定义:除基本词之外的那部分词,是词汇的主体部分
类型
新词(秋梨膏)
方言词(瘪三,窝囊)
专门性词语(元音 函数 电焊)
古语词(历史词:科举 状元 文言词:之乎者也)
外来词
纯粹音译:咖啡、沙发
音译兼意译:浪漫、可口可乐
半音译半意译:新西兰、苹果派
音译加注(翻译一个音后面进行加注):beer 啤酒 jeep吉普车
直接借形:UFO t恤
日语借词:经济、博士
熟语
成语:
特征
意义整体性
结构凝固性
风格典雅性
来源
古代寓言和神话传说
历史事件
诗文名句
民间俗语
外语文献
构造(四字格)
联合
偏正
动宾
补充
主谓
运用
需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不能随意变换或增减其中成分
需分辨清楚字形字音
谚语
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短语。哲理类、修身类、讽诫类、农业类、气象类、风土类、知识类
又称俗语,内容有知识性,形式口语化
惯用语
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
通常三字、口语色彩浓、多含贬义
动宾
偏正
主谓
歇后语
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一般分为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
词义的变化
新词的出现
旧词的隐退和复出
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转移
词汇的规范化
异形词、异序词的规范
异形词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存并用的音同义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异序词是语素相同、次序相反、意义相同的一组词
维护现有词语使用的规范
对吸收的方言词、外来词、古语词的规范
外来词:不要滥用、统一书写形式、吸收外族概念尽量采用意译 古语词:反对在写作中滥用
对生造词的规范
词典
专业类词典(百科词典、专科词典)
语文类词典(汉语单语词典、汉语-外语对照词典)
词语解释
指示法
定义法
以词解词法
描绘法
分解法
入境法
第四章 语法
语法概说
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什么
语法研究什么
语法体系
语法的性质
抽象性
稳固性
民族性
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语法单位
句法成分
词类
划分词类的依据
功能、形态、意义
实词
名词
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专有名词
普通名词
时间名词
处所名词
方位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征
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动词
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的语法特征
三类特殊动词
判断动词“是”
能愿动词
趋向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的区别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区别词
区别词的意义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数词
数字的意义和种类
基数词
序数词
数词的语法特征
量词
量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量词
专用名量词
个体量词
集体量词
度量衡量词
借用名量词
借自名词
借自动词
动量词
专用动量词
动作数
动作时量
借用动量词
借自名词
借自动词
量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表示程度
表示范围
表示时间
表示处所
表示肯定、否定
表示方式、情态
表示语气
表示关联
副词的语法特征
代词
代词的意义和种类
代词能起代替和指示作用
代名词
代谓词
代数词
代副词
带词的语法特征
拟声词
拟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
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
虚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结构助词
动态助词
尝试助词
时间助词
概数助词
比况助词
语气词
陈述语气
疑问语气
祈使语气
感叹语气
词类小结
词类的划分
词的兼类和借用
词类的误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数词、量词的误用
副词的误用
代词的误用
介词的误用
连词的误用
助词的误用
短语
短语及其分类
短语的结构类型
基本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偏正短语
定中短语
状中短语
中补短语
联合短语
其他短语
连谓短语
兼语短语
同位短语
方位短语
量词短语
数量短语
指量短语
介词短语
助词短语
“的”字短语
比况短语
“所”字短语
短语的功能类型
多义短语
结构层次不同的短语
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的多义短语
短语分析小结
短语的层次分析
短语和词的区分
句法成分
主语 谓语
主语的构成材料
名词性主语
谓词性主语
谓语的构成材料
主语和谓语的语义类型
施事主语
受事主语
中性主语
动语 宾语
动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的语义类型
受事宾语
施事宾语
中性宾语
定语
定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型
定语和助词“的”
多层定语
状语
状语的构成材料、语义类型和位置
状语和助词“地”
多层状语
补语
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型
结果补语
情态补语
趋向补语
数量补语
时地补语(介词短语补语)
可能补语
程度补语
补语与宾语的辨认
补语和宾语的顺序及多层补语
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
独立语
插入语
称呼语
感叹语
拟声语
句法成分小结
句子成分与句法成分
怎样辨认句法成分
怎样辨认不同析句法及其句法成分的差异
单句
句型
主谓句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
叹词句
拟声词句
几种常用句式
主谓谓语句
“把”字句
“被”字句
连谓句
兼语句
使令式
爱恨式
选定式
“有”字式
双宾句
存现句
变式句
省略句
对话省
因上下文而省
倒装句
主谓倒置
定语、状语后置
句子的变换
句类
陈述句
疑问句
是非问
特指问
选择问
正反问
祈使句
感叹句
单句分类小结+语法分析
单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
常见的句法失误
搭配不当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联合短语中的一部分与配对成分搭配不当
残缺和多余
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
谓语残缺
宾语残缺
定语、状语、补语残缺不全
成分多余
主语有多余成分
谓语有多余成分
宾语有多余成分
定语多余
状语多余
补语多余
语序不当
定语、中心语错位
定语、状语错位
状语、补语错位
状语、中心语错位
句中状语错位
多层定语语序错位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句式杂糅
两种说法混杂
前后牵连
检查语病的方法
朗读法
简缩法
类比法
修改语病的原则
分析和修改相结合
修改要符合原意
修改要保持原句的结构
修改不要顾此失彼,出现新问题
小改比大改好
复句
概说
复句的意义类型
联合复句
并列复句
顺承复句
解说复句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偏正复句
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
因果复句
目的复句
转折复句
多重复句和紧缩句
复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
分句间缺乏密切联系
分句间次序混乱
分句间层次不清
关联词语的错误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
错用关联词语
滥用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
句群
句群概说
什么是句群
句群与复句
句群和段落
句群的意义类型
并列句群
顺承句群
解说句群
选择句群
递进句群
条件句群
假设句群
因果句群
目的句群
转折句群
多重句群
句群语病的检查和修改
前后脱节
语序不当
前后矛盾
答非所问
重复多余
点断失误
句群误为复句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运用和种类
标点符号的用法
句号 问号 叹号 冒号 分号 逗号 顿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连读号 间隔号 书名号 专名号 分隔号
标点符号用法的灵活性
标点符号的位置
第五章 修辞
修辞概说
什么是修辞
修辞和语境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修辞学与语用学
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词语的锤炼
意义的锤炼
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要力求准确、妥帖
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要力求色彩鲜明
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
词语的语体色彩要鲜明
词语的形象色彩要鲜明
声音的锤炼
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注意声调平仄相间
力求韵脚和谐
讲求叠音自然
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句式的选择
长句和短句
整句和散句
主动句和被动句
肯定句和否定句
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辞格(一)
比喻
比喻的基本类型
明喻
暗喻
借喻
比喻的灵活用法
没有喻词的比喻
程度不懂的比喻(强喻)
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
比喻要贴切
要注意思想感情
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运用比喻不一定距离于三种基本类型…
比拟
比拟的基本类型
拟人
拟物
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借代
借代的基本类型
特征、标志代本体
专名词泛称
具体代抽象
部分代整体
结果代原因
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拈连
拈连的基本类型
全式拈连
略式拈连
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夸张
夸张的基本类型
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
超前夸张
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辞格(二)
双关
双关的基本类型
语音双关
语义双关
运用双关要注意的问题
仿词
仿词的基本类型
音仿
义仿
运用仿词要注意的问题
反语
反语的基本类型
以正当反
以反当正
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婉曲
婉曲的基本类型
婉言
曲语
运用婉曲要注意的问题
语体
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使用的词语
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
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公文语体的修辞方式
科技语体
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词语
大量运用专业术语
不断吸取外来词和国际通用词
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句式
专门科技语体的修辞方式
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使用的词语
具有广泛性
不断吸收新词语
政论语体使用的句式
争论与提使用的修辞方式
文艺语体
文艺语体的语言特征
形象性
情感性
文艺语体的类别
散文体
韵文体
戏剧体
修辞常见的失误与评改
韵律配合不协调
音节不匀称
平仄不相间
押韵不和谐
词语选用不精当
词语表意不确切
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相宜
词语的语体色彩不相称
句子表意不畅达
句式选择不恰当
单句和复句方面的
常式句和变式句方面的
长句和短句方面的
散句和整句方面的
句子不简练
语意重复
词语堆砌
句子表达不连贯
分句之间脱节
句子之间脱节
辞格运用不恰当
比喻不当
比拟不当
借代不当
拈连不当
夸张不当
仿词不当
对偶不当
排比不当
顶真不当
映衬不当
设问不当
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的连用
同类辞格连用
异类辞格连用
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套用
辞格(四)
对比
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体对比
一体两面对比
运用对比要注意的问题
映衬
映衬的基本类型
正衬
反衬
运用映衬要注意的问题
反复
反复的基本类型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
设问
反问
辞格(三)
对偶
对偶的基本类型
正对
反对
串对
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排比
排比的基本类型
句子排比
句法成分排比
运用排比要注意的问题
层递
层递的基本类型
递升
递降
运用层递要注意的问题
顶真
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