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张宇)导论,包含第一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经济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张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两者的区别(3点)
空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区别
子主题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区别与联系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
1.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4.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5.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6.消除城乡和工农差别,实现城乡融合
7.阶级和国家的消亡
关于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951年教科书完成,斯大林明确研究对象: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分配,逻辑主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VS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1.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社会主义工业化
3.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
4.生产资料公有制
5.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6.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7.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与按劳分配
8.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9.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10.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间的经济关系是崭新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国际关系
正确看待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变
民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恩去世后,修正主义思潮
市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计划经济弊病显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问题未解决
自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人的解放和国家的消亡,很强的空想色彩
生态社会主义经济理论:20世纪70年代,有自由联合劳动者共同拥有生产资料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发端
1.坚持政治挂帅,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2.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走群众路线,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
4.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
5.向科学进军,实行技术革命
6.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7.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工具
8.社会主义经济师波浪式发展的
9.农轻重协调发展,两条腿走路
10.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创立:十六届三中全会,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
4.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基本制度结合的市场经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
6.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初次效率,发挥市场作用,公平
7.建设小康社会
8.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9.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0.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1.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三农问题
发展
1. 科学发展观
2. 坚持以人为本
3. 建设和谐社会
4. 提高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
5. 统筹发展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 建设创新型国家
8.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0.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发展的新时代
1. 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重要范畴
2. 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3. 明确提出中特社义政经学发展的历史逻辑
4. 明确提出坚持发展中特社义政经学的重大原则
5. 明确提出发展中特社义政经学的正确途径
6. 明确提出了发展中特社义政经学的时代任务
7. 围绕在新形势下发展中特社义经济提出了系列新思想和观点
1. 以人民为中心
2. 坚持党的领导
3. 改革
4. 公有制为主体
5. 坚持完善分配制度
6. 对外开放
7. 城乡一体化
8.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
9. 经济发展新常态
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
概念和范畴
理论体系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
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的创造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10条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