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中世纪西欧(1)
包含了墨洛温王朝历代君主懒散成性,权力落入宫相-查理•马特之手不,并进行改革,加强了法兰克帝国的军事实力”等。
编辑于2021-11-20 22:32:18中世纪西欧
法兰克王国
墨洛温王朝
克洛维:486年建立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
法兰克人皈依基督教
重要性
1.对欧洲历史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受到了正统教会的支持
3.统治者受益匪浅,领土扩张,权利稳步增长
懒王与宫相
墨洛温王朝历代君主懒散成性,权力落入宫相-查理•马特之手不,并进行改革,加强了法兰克帝国的军事实力,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因此他被称为“封建制度之父”
改革内容:1.征用教会和贵族的土地2.以服骑兵役为条件的采邑分赐替代无条件土地分赐3.组建奴隶和上层自由民强大的骑兵武装。
采邑制度
中世纪早期西欧的一种封建土地占有制:把分封给贵族,骑士,教会的土地成为采邑;领地不能世袭,死后归还国家;受封采邑者要为国王服兵役。意义: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以及以中小封建主为基础的骑兵制度,加速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与采邑制度相关联的封君封臣制关系至11世纪才普及,发展成体系化的封建制度。
加洛林帝国
丕平献土:是加洛林王朝国王丕平同教皇的政治交易。751年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来到巴黎为丕平涂油加冕。作为回报,丕平应教皇的请求,出兵征服伦巴德人,并把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回的从拉文纳到罗马的土地送给教皇。这便是教会史上所称的“丕平献土”,也是教皇国的起始。“丕平献土”被认为实际上奠定了教皇世俗权力的基础,因为教皇已下定决心抛弃对拜占庭皇帝的效忠,建立一个独立的教皇国。
查理曼帝国: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曼建立的帝国,又称加洛林帝国。800年前后,查理曼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版图大致与罗马帝国西部区域相合,史称“查理曼帝国”
查理大帝的功绩及地位:将各种族的元素融为一体,构成他统治范围内的多元社会。在他长期有力的统治时期,罗马人和日耳曼人迅速融合。查理虽未能将庞大帝国中的各个种族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永久的政治统一体,但却在其中打造了后世用不断裂的宗教,知识及社会纽带。从此以后,便有了西部基督教世界。
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8世纪晚期至9世纪,由查理大帝及其后继者在欧洲推行的文艺与科学的复兴运动。主要推行政策有:奖励学术文化,聘请学者办学(英格兰约克郡的阿尔昆,宫廷学者和各地的修道院,积极投身于古代典籍的学习,抄写(加洛林小写体)和整理)改革拉丁语,统一《圣经》文字。这些改革使西欧出现了一个以宫廷为中心的短暂的文化复兴。
《凡尔登条约》
843年 秃头查理分得莱茵河以西地区 称西法兰西共和国,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洛泰尔承袭皇帝称号,并分得意大利以及莱茵河和罗纳河沿岸地区。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来意大利,法国,德国和政治版图的基础。
封建制度
封君封臣制
是封建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制度,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层层分封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从最高封君到最低层骑士之间,形成若干层层分封,层层依附的关系,而这关系的本质是自由个人的契约关系。
封君的义务:1.维持封臣的生计 ,确保封臣对其土地财产的享有2.保护封臣的人身安全3.封臣陷入官司纠葛中,封君应该为封臣在法庭上讨回公道。4.维护封臣的社会荣誉,如其遭到污蔑和诋毁,封君要为其澄清和辩护。 封臣的义务:1.效忠于封君,保证封君的安全,不能疏忽于防卫2.不能在司法审判上做有害封君名誉的事情。3.不能随意反叛,加害封君的身体和财产4.提供军役。自备兵甲粮草,有时间限制,一般为40天。军事义务是基本纽带。5.给予封君“协助金”以示资助。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场合,如长女出嫁,长子晋封为骑士。6.劝告与作证:封臣必须向封君的事务提供好的建议与劝谏,使封君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核心
骑士制度(封建之花)
是封君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出自这些封建主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实际上,骑士制度就是封建制度在军事方面的发展。骑士的品格应是忠诚和勇敢。骑士精神:鄙弃懦弱胆怯,背信弃义与恃强凌弱而崇尚勇敢,忠诚,荣誉与祛邪扶正。
1.骑士册封礼2.比武大会3.《罗兰之歌》(法国)《希德之歌》(西班牙)《贝奥武夫》(英国)《尼伯龙根之歌》(德国)
采邑制度
农奴制
是中世纪西欧农业生产中控制和使用奴役劳动的诸多习惯,法律或者制度的总称。经济上农奴和其他封建农民一样,是一个独立的小生产者。从法律地位上来讲,农奴没有婚姻自由,与所在庄园以外的人结婚要结婚税;没有财产权,要缴纳继承税,主人还可以按自己的需要临时向农奴勒索钱财。
中世纪的城市
类型:为满足地方市场需要(人数最多) 生产和经营某种专业产品(佛罗伦萨) 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威尼斯,热那亚,汉堡)
商业城市:市场是规模较小的贸易集市,市集则是规模较大的贸易场所(香槟市集,里昂市集,圣爱弗斯市集)
商品市场和国际贸易区:1.传统的地中海贸易区,主要进行东,西方中介贸易(主要由意大利人控制)(汉萨同盟) 2.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由弗兰德尔和德国的商人控制,主要经营各国的土特产,从事北欧和东欧的转运贸易。
行会
中世纪欧洲手工业行业组织
城市抵抗权
城市在兴起后,为争取自治或自由特权,往往利用国王同大封建主以及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矛盾
赎买:用金钱赎买摆脱某些封建义务
武装斗争
对文明的贡献
对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西欧产生起到重大作用
是近代商业的发源地,为大规模国际交流与运输体系奠定了基础
标志着封建经济结构分解的开始,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做了准备
过程:7—9世纪创立与发展;11—13世纪取得日趋完善的发展。基本特征:1.土地所有权的采邑属性2.土地所有者拥有所居土地的全部或部分统治权。3.封君和封臣之间存在紧密的个人联系。
封建庄园制
9-13世纪西欧封建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庄园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自营地上的收获权贵封建主。庄园的行政中心为领主府邸和庄园法庭。14-15世纪,随着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透到农村,农奴使用货币地租的形式,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逐渐消失,庄园最终走向解体。
农业革命
以三圃制为标志,三圃制与重犁的出现,垦荒为前提
优缺点
有益:1.骑士与城堡挫败了丹麦人,萨拉森人和匈牙利人的袭击2.培养了特权成员之间的个人主义及对人格独立的热爱3.孕育了中世纪诗歌集和文学中的民谣及传奇4.贵族城堡观念与情怀的发展,包括良好的荣誉感及对女性的崇高关怀。
缺陷:1.难以形成强大的国家政府,国王的时间主要用来徒劳地打压傲慢而倔强的贵族2.封建制度具有排他性,在这种制度的作用下,社会被划分成了各个阶级,最上层是傲慢自大的世袭贵族。
西欧主要的君主制度
王权与教权之争
法国
卡佩王朝(987—1328)
子主题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英国
盎格鲁•撒克逊国家
不列颠前史
七国时代
韦塞克斯王国(Max)
丹麦人入侵
克努特征服英格兰建立北海帝国
阿尔弗雷德大帝(英国国父)
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
诺曼征服
诺曼人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发展而来
《末日审判书》
1086年又称《土地清丈册》因为调查结果不容申诉又称末日审判书
“诺曼征服” 11世纪中叶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的战争。1066年初,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王位。在遭到拒绝后,威廉在教皇的支持下,以武力进攻英国。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即“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诺曼王朝(1066-1135年)。诺曼征服是英格兰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从此英格兰受欧洲大陆的影响逐渐加深。12世纪中期,金雀花王朝建立统治,此后诺曼底公国的荣光渐渐消散。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大宪章》
限制英王权力的宪法性文件,1215年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是规定封建内部权力(封建教会和贵族的特权,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再分配文件,以法律的形式限制英国国王权力(由25为男爵负责监督)
《牛津条例》
1258年签订限制王权的决议,由15个大贵族组成委员会实际掌握国家大权。
下议院缘起
1265年亨利三世违背大宪章誓言爆发内战,西蒙伯爵以国王的名义联合贵族,主教,修道院院长,部分平民到议会开会
模范议会
1295年爱德华一世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除贵族,教士外另有骑士代表和市民代表参加。是英国国会真正的开端
英法百年战争(1388—1453)
苏格兰战争(导火索)
1296年爱德华一世吞并苏格兰,1328年爱德华三世放弃主权
爱德华三世争夺法国王位(导火索)
百年战争使得英法逐渐形成民族国家的概念
过程
克雷西会战1346年
英国长弓手将骑士打败
围攻加来(1346—1347)
普瓦捷战役1356(以少胜多)
《布雷蒂尼合约》(1360年)
阿金库尔战役(1415)
圣女贞德1429
名词解释圣女贞德 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法国女英雄。1428年,英国围攻奥尔良。奥尔良是卢瓦河上的要冲及通往南方的门户。法国农村姑娘贞德于1429年觐见国王,犹准率军解救奥尔良。5月间,经过艰苦奋战,大败英军,奥尔良之围解除,贞德威名远扬,荣获“奥尔良姑娘”的尊号。1430年,在康边附近的战役中贞德被勃艮第党人所俘,并以4万法郎的价格卖给英国人。1431年,贞德在卢昂被宗教法庭判以女巫的罪名并处以火刑。
影响
百年战争的影响 英法之间长年累月的战争给双方造成巨大损失。百年战争的战场在法国,所以法国受到更加严重的经济和社会伤害。战争使法国农村陷入萧条,军费的筹措也加重了两国农民的负担。 百年战争宣告了西欧封建骑士军事地位的衰退。英军由雇佣兵组成的手持长弓的步兵具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他们更富组织性和机动性,可远距离杀伤敌人。同时,百年战争还宣告了火器时代的到来。 法国在百年战争中激起了法兰西民族意识。正是基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贞德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成为此后英法建立新君主制的基础。
百年战争对英格兰的影响 此次战争长远而重要的影响就是议会下院势力的增强与民族精神的觉醒。维持旷日持久的战争所需的高额人力与财力使得英格兰国王比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人民的代表,因为政府开支款项需要他们根据国王权力滥用的改正或对他们特权的确认而小心翼翼地批准。因此,此次战争使得国会下院在英格兰政府中得以掌握实权。 所有阶层都同样参战,平民和贵族都受到鼓舞并关注战争的结果。克雷西会战、普瓦捷战役和阿金库尔战役唤醒了民族自豪感,使得社会中的不同元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诺曼人和英格兰人为相同的事业而奋战,为相似的情感和悲悯而动容,被同一种爱国热情融合成一个民族。这标志着英格兰真正民族生活的开始。 百年战争让英国退回到不列颠岛,从此它就只能按民族和地域的原则行事,为组建民族国家设置了方向。__
红白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 15世纪下半期,英国兰凯斯特和约克两 大封建贵族集团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长达30。 年的战争。兰凯斯特家以红玫瑰为族徽,约 克家以自玫瑰为族徽,史称红白玫瑰战争 (1455-1485年)。最后,都译家族的亨利 战胜,夺得英国国王,开始了都铎王朝 (1485-1603年)的统治。在这次战争中, 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同归于尽,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可以说,红白玫瑰战争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为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
影响
玫瑰战争消灭了封建领地军事贵族,这些人正是组建民族国家的最大障碍。 曾经骄傲而强大的贵族毁灭了,而其充公的地产加强了国王的影响力和任免权,使得国王不再良性地畏惧议会。又因下院失去了贵族的支持,变得软弱怯懦,只能俯首听命,国王由此变得十分强大(新君主制)。 亨利七世在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日益成长的基础上坚定地恢复了国家的和平与秩序,牢固地控制着贵族、教会和政府官吏,把国家凝聚为一个整体。
指15世纪以后出现的在西欧一些国家的绝对君主制,15世纪 以后的君主极力联合市民阶级,取得其经济支持,致力于实 现国家的统一并开始建立稳定的中央集权统治
下议院权力下降
新君主制加强中央集权
玫瑰战争削弱了封建贵族,加强王权
新君主制
汉萨同盟
是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与政治联盟
1669年解体
德意志商人的民族发展了自身的工商业获得土地收益,进而废除了先前授予德意志商人的特权,并开始鼓励本地工商业发展
欧洲民族总体文明程度的进步和民族国家政府势力的增强,军事实力增强
地理大发现使得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使得汉萨城镇沦为废墟
鲱鱼渔业转移生产基地
民族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