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绪论部分思维导图,包括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一)研究对象
1.城市
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集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的影响。
3)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4)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
5)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属于历史范畴。
(二)主要任务
1.最重要的任务
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就我国来说
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社会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又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3.主要理论和模式使用范围
主要是西方城市,特别是欧美城市。但未来的发展不能忽视第三世界的城市,否则就没有充分的代表性,缺乏现实意义。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影响
(二)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三)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
(四)城市问题: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
(五)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城市地理学是学科性质
(一)描述行研究,即描述城市现象的空间现状
(二)解释性研究,即研究城市现象的因果关系
(三)评价性研究,即既要认识资源空间分配的不平衡性,又要认识那些符合效益和社会公平标准的可供选择的状态
(四)城市地理学是自然科学的边缘学科,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即城市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问题与城市的发展休憩相关,研究成果有可能直接解决城市固有的经济问题,给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城市社会学:注重社会实践,探讨促进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社会进步的有关问题和对策。城市地理学在于它的规律性,强调从空间出发研究和解决城市问题
(三)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偏重空间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四)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
(五)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景观,如:街道布局、建筑风格、土地利用。侧重各部分的联系和形态演化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四个阶段)
一、1920年以前(萌芽阶段)
(一)工业革命和城市的扩张-(人地关系的角度)→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
二、1920—1950年(从人地相关到区域差异)
(一)第一个领域:城市位置和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
(二)第二个领域:对城市职能和腹地的分析
(三)第三个领域:对城市形态和景观的研究(起源于德国)
三、1950—1970年(从区域差异到空间分析)
四、1970年以来(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
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
(二)1949—1966的相对萧条阶段
(三)1967—1976的停滞阶段
(四)1976—1990年的振兴阶段
(五)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二、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一)注重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
(二)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三)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愈益明显
(四)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
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一)从点到面
(二)从静态到动态
(三)从形态到功能
(四)广泛地域的见解
(五)协调研究的兴盛
(六)国际视野
(七)向实用方向发展
(八)计量分析
四、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热点和前沿
(一)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机制和体制创新研究
(二)城市群(都市区、都市连绵区)的研究
(三)城市空间扩展研究领域:包括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动态研究和大城市郊区化研究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