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维2
这是一篇关于思维(下篇)的思维导图,包括推理、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决策等四个方面内容。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 相关研究、因果研究,一起来了解他们吧,看过这个我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内容有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单样本(小样本)实验设计、个案研究,一起来看吧。
心理学研究过程,具体是确定研究方向、确定问题、文献阅读、研究报告的撰写,希望本脑图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思维
推理
含义
根据一般结论推出新结论
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
一般到具体/ 具体到一般
种类
演绎推理
一般到具体
归纳推理
三段论推理
有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
推理错误的原因
前提气氛效应
换位理论
心里模型理论
线性推理
条件推理
利用条件性进行推理
证实倾向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就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通过一定认知操作,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
纽威尔和西蒙提出“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模糊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好问题)
解决界定模糊的问题就是将界定模糊的问题转化成若干个界定清晰的问题
比如:如何考上研究上(界定模糊的问题)→什么是好学校,他的入学标准是什么.....(界定清晰的问题)
知识贫乏问题和知识丰富性问题
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
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是否有对手)
思维过程
包括四个连续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发现问题是关键
策略
算法策略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开密码锁)
启发策略
首段-目的的分析
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的策略。
不断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但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差别【可以暂时远离目标状态,和爬山法的区别】
对解决复杂问题有重要价值
逆向搜索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同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几何问题的反证法
爬山法
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不能远离目标状态】
类比迁移法
把个体先前解决问题的经验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上的策略。
解决不熟悉问题的主要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
1.解决问题的策略
2.问题的表征方式
问题表征的越显著,干扰的因素越少,对人思维的局限越小,越利于问题的解决。
对问题恰当的表述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定势的作用
定势是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它对后续的心理活动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积极影响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快速解决问题
消极影响
解决新问题时,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
卢钦斯“量水实验”,哈罗的恒河猴实验
4.功能固着
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只考虑最一般和经常性的功能
5.动机
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动机太强和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中等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
6.情绪
乐观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消极沮丧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7.人际关系
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8.知识数量和只是组织方式
个体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
专家与初学者
9.原型启发
从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的问题形成方案,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牛顿—万有引力,阿基米德洗澡—浮力定律
创造性思维
人们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够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心理过程。
特征
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流畅性
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反应迅速而众多)
变通性
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范围越大,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独特性
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指标
远距离想象能力
非智力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华莱士提出四阶段)
准备阶段
酝酿阶段
豁朗阶段(顿悟阶段)
验证阶段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人格
教育
早期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培养创造性的方法
强化创造性的动机
巧用酝酿反应
延缓评论
广开思路
头脑风暴
影响因素
酝酿
远距离联想能力
他人在场
自信心、坚韧性、意志力、责任感
环境
他人评价
竞争环境
这三种因素会导致创造力下降
创新活动过程:分散思维-辐合思维-分散思维,多次循环往复
决策
在几种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
分类
确定性决策
在确定的条件下对备选方案做出选择的过程。
风险决策
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选择的过程。
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西蒙)
含义:决策是对行动目标与手段的探索、判断、评价,直至最后选择的过程。
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理性,因此“最优决策”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决策原则:满意性原则
期望效用理论(冯·若依曼和摩根斯坦)
公式:期望效用值=结果的效用 x 事件发生的客观概率
前景理论(卡尼曼)
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还提出了损失厌恶的概念,即人们对损失比获得更敏感。
启发式策略
代表性启发法
易得性启发法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