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酸碱滴定
分析化学第六章酸碱滴定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溶液中的酸碱平衡、酸碱指示剂、应用实例、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干燥器分类 制药设备,分为操作压力、操作方式、被干燥物料状态、结构形式、传热方式,一起来看,
解表中成药知识梳理,常见剂型有合剂、口服剂、糖浆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
中成药学 第四章--中成药新药的研发知识梳理,包括它的概念与分类、中成药新药研发的程序与基本内容、中成药新药的药学研究、中成药新药的药理学研究、中成药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酸碱滴定
1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概念
◆酸: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
◆碱: 凡是能够接受质子(H+)的物质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溶液中,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通过溶剂合质子实现的质子转移反应。)
(三)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
➢质子自递反应:在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的质子转移作用。
➢质子自递常数:
(四)共轭酸碱对离解常数的关系
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
相关概念
➢分析浓度(analytical concentration)
定体积(或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用c表示。
➢酸度(acidity)
溶液中H+的浓度(或活度) ,用pH表示。
➢平衡浓度(equilibrium molarity )
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用[ ]表示
➢分布系数δ
溶液中某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
➢分布曲线
分布系数δ与溶液pH值之间的关系曲线。
一元弱酸(碱)溶液
以HAc为例
多元弱酸(碱)溶液
草酸为例
概要分布系数决定于 该酸碱物质的性质和 溶液中H+的浓度, 而与其总浓度无关。
2酸碱指示剂
变色原理
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变色范围
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理论变色点
影响因素
温度:离解常数的改变
溶剂:极性、介电常数、离解常数
电解质:离子强度导致指示剂表观离解常数改变;电解质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指示剂用量:用量过多,终点变色迟钝、多消耗滴定剂、指示剂变色范围的移动;
滴定程序:由无色→有色,由浅+深。
混合指示剂
➢作用原理:颜色互补
➢分类
指示剂与惰性染料混合
两种指示剂混合
5应用实例
一、生物碱的测定
二、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三、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测定(蒸馏法)
4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酸
0.1 molL-1 HCl溶液的配制 市售浓HCI (12 mol:L-I)
标定
Na2CO3
计量点pH=3.9指示剂:甲基橙、甲基红溴甲酚绿
硼砂
计量点:pH= 5.1指示剂:甲基红 黄→>红
碱
0.1 molL-I NaOH溶液的配制
邻苯二甲酸氢钾
pKa2 =5.4,计量点: pH=9.1 指示剂:酚酞
草酸
计量点pH= 8.4 指示剂:酚酞
3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曲线
概念
反应滴定过程中pH值随滴定剂加入量的变化曲线
作用
确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的滴定剂体积;
判断滴定突跃的大小;
确定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之差;
选择适当的指示剂。
pH滴定突跃范围:计量点前后相对误差+0.1%范围内溶液pH值变化
指示剂选择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大部分落在滴定的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可用于该滴定分析。
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
溶液浓度
滴定的突跃范围,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浓度增大10倍,突跃增加2个 pH 单位。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滴定曲线起点提高(一元弱喊相反)
滴定开始时pH变化较快(同离子效应) ,其后变化较平稳(缓冲体系), 接近化学计量点时变化加快
滴定突跃范围小
指示剂
强碱滴弱酸用酚酞
强酸滴弱碱用甲基橙,甲基红
滴定可行性判断
➢弱酸的浓度一定时,Ka越大,滴定的突跃范围越大。
➢当Ka≤10-9时已无明显突跃。
多元酸(碱)滴定
化学计量点 pH 值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误差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