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抗体
免疫学第四章抗体,知识点有抗体的结构、抗体的功能、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人工制备抗体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1-12-07 20:30:09第四章 抗体immunoglobulin
抗体(Ah)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 B 细胞或忆 B 细 胞 增 殖 分 化成 的 浆细胞所产生的、 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 疫球蛋白(Ig) ,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免疫球蛋白是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等组成。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I. 抗体的结构
抗体的基本组成
抗体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 Y 形的单体.  
分子结构
二硫键
结构域
β片层
糖基侧链
基本结构
重链(heavy chain, H)
H链恒定区抗原性的差异分类






轻链
一个天然 Ab 分子上两条轻链的型别总是相同的,但同一个体内可存在分别带有 K 或  链的抗体分子。 两型轻链的功能无差异。 不同种属生物体内两型轻链的比例不同,比例的异常可能反映免疫系统的异常,例如人类免疫球蛋白入链过多,提示可能有产生入链的B细胞肿瘤。


含4种亚型

不同L链和H链组合

lgM
lgG
lgA
lgD
lgE
各功能区
可变区(V)
抗体分子中轻链和重链靠近 N 端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形成的结构域称为可变区(variableregion, V 区),分别占1/4重链和1/2轻链 决定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
分类
重链Vh
轻链VL
各有三个区(高变区HVR)
 Hypervariable region
高变区(互补决定区)
VH和 VL共 6 个 CDR 共同组成 Ab 的抗原结合部位(anti gen-bi ndi ng si te) , 决定着抗体的特异性,负责识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CDR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氨基酸的多样性是抗体与数量庞大的不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基础。
CDR1(HVR1)
23-31
28-35
CDR2(HVR2)
49-58
49-56
CDR3(HVR3)
氨基酸变化最大的区域
95-102
91-98
骨架区
V 区中 CDR之外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变化不大,称为骨架区(fr amew orkr egi on, FR )。 VH或 VL各有 4 个骨架区,分别用 FRI 、FR2、FR3 和 FR4 表示。FR 区的主要作用是稳定 CDR 区的空间构型,以利于抗体 CDR 与抗原决定簇间的精细、特异性结合。
FRI
FR2
FR3
FR4
特点
位于L链靠近N端的1/2以及靠近N端的1/5或1/4
高变区肽链折叠形成空间构型和表位互补
不同Ig的高变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抗体特异性也不同
Ig分子独特型决定簇的主要存在部位
高变区+骨架
恒定区(C)
靠近C端的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的区域称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 区),分别占3/4重链和1/2轻链
重链Ch
1. 
2. 
结构域
结构域(domain)是位于超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间的一个层次。结构域是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元,通常都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合。在较大的蛋白质分子中,由于多肽链上相邻的超二级结构紧密联系,进一步折叠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致密三维实体,即结构域。结构域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一般难以分离,这是它与蛋白质亚基结构的区别。一般每个结构域由100~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各有独特的空间构象,并承担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如免疫球蛋白(IgG)由12个结构域组成,其中两个轻链上各有2个,两个重链上各有4个;补体结合部位与抗原结合部位处于不同的结构域。一般说,较小蛋白质的短肽链如果仅有1个结构域,则此蛋白质的结构域和三级结构即为同一结构层次。较大的蛋白质为多结构域,它们可能是相似的,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轻链Cl
不同型(K或入)Ab 其 Cl的长度基 本 一 致
校链区
佼链区(hi nge r egi on)位于 CH1 与 CH2 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 此易伸展弯 曲,能改变Y形两个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表位。 铰链区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产生不同的水解片段 。不同类或亚类的 Ab 铰链区不尽相同,
短铰链
lgGl、lgG2 、lgG4 和lgA
长铰链
lgG3 和lgD
无铰链
l gM 和 l gE
各功能区的作用

抗体的辅助成分
J 链
J链(j oi ni ng ch ai n)是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富含半胱氨酸的 酸性糖蛋白, 分子量约l5kD, 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 Ab 分子连接为二聚体或多聚体。 2 个 l gA 单体由 J 链连接形成二聚体,5 个 I gM 单体由二硫键相互连接,并通过二硫键与 J 链连接形成五聚体。I gG、I gD 和 l gE 常为单体,无 J 链。 
I gG、I gD 和 l gE 常为单体,无 J 链。
EDG无JJ
主要由浆细胞合成
分泌片
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 SP )又称分泌成分(secr etor y comp onent , SC) ,是分泌型 lgA分子上的辅助成分,分子量约为 75kD ,为含糖的肤链,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并结合于 lgA 二聚体上,使其成为分泌型 lgA(Sl gA )。 分泌片具有保护SlgA的铰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降解的作用,并介导SlgA二聚体从黏膜下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转运到黏膜表面。 
SlgA
边防军
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
功能
保护
介导
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在一定条件下,抗体分子肽链的某些部分易被蛋白酶水解为各种片段。 木瓜蛋白酶(papai n)和胃蛋白酶(p ep si n)是最常用的两种蛋白 水解酶,借此可研究Ab的结构和功能,分离和纯化特定的Ab多肽片段。 
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从饺链区的近 N 端,将Ab水解为2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of anti genbinding, Fab )和 1 个可结晶片段(fra gment cr ystal liz ab le, Fe ) 。 Fab 由 VL、CL和 VH ,CHl 结构域组成,只与单个抗原表位结合(单价) 。 Fe 由一对 CH2 和 CH3 结构域组成,无抗原结合活性,是 Ab 与效应分子或细胞表面 Fe 受体相互作用的部位。 
2xFab+Fc
Fab全称
抗原结合片段
一个抗体的Fab区域有6个CDR和八个FR
组成
完整的轻链和重链VH和CH1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胃蛋白酶在铰链区的近C端 将Ab水解为l个 F(ab')2 片段和 一些小片段 pFc' 。 F(ab ' )2由2个Fab 及铰链区组成,因此为双价,可同时结合两个抗原表位。 由于F(ah')2片段保留了结合相应抗原的生物学活性,又避免了Fe段抗原性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和超敏反应,因而被广泛用作生物制品,如白喉抗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经胃蛋 白酶水解后精制提纯的制品。pFc'最终被降解,不发挥生物学作用。 
F(ab)2+pFc
F(ab)2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在抗体分子中,除了 CDR 区的氨基酸高度变化外,其余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这些序列折叠成特定的球形结构,被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immunoglob ulin fo ld)。 Explain:免疫球蛋白折叠提示具有这种折叠模式的分子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基因进化而来,被称之为免疫球蛋 白超家族(immunoglob ulinsup erfam ily , lgSF )。 Course: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至少包含一个 70 - 1 10 个氨基酸组成的 lg结构域, 折叠成反平行的 B 片层结构, 片层间呈现疏水性, 通过二硫键相连, 形成免疫球蛋白折叠。 lgSF 分子分布广泛, 大部分与免疫系统相关, 如 T 细胞的抗原受体 、 T 细胞的辅助受体 CD4 和 CD8 、 B 细胞的辅助受体 CD19 、 大部分免疫球蛋白Fc 受体 、 协同刺激分子以及部分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等。
Ig分子的Fc受体
IgG FcR
Ⅰ型受体(CD64)
单核吞噬细胞表面,与单体IgG亲和力高
Ⅱ型受体(CD32)
分布广泛,只能与非单体IgG低亲和力结合
FcRⅡa
FcRⅡb
大剂量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自身免疫病和炎症
作用机制是由FcRⅡb介导的
Ⅲ型受体(CD16)
NK细胞。巨噬细胞,部分T细胞低亲和力
IgE FcR

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都高度表达Fc受体Ⅰ
IgA FcR

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
尽管所有的抗体均由 V 区和 C 区组成,但不同抗原刺激 B 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在特异性以及类型等方面均不尽相同,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自然界中抗原种类繁多,每种抗原分子结构复杂,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这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总数是 巨 大的,包括针对各抗原表位的特异性的抗体,以及针对同一抗原表位的不同类型的抗体。(因为抗原具有多样性所以抗体也又多样性) 抗体的多样性是由免疫球蛋 白基因重排决定并经抗原选择表现出来的,反映了机体对抗原精细结构的识别和应答。 抗体既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其 本身又因具有免疫原性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其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在于抗体分子中包含抗原表位。这些抗原表位呈现三种不同的血清型:同种型 、同种异型和独特型( 图 4-5 )
同种型
不同种属来源的抗体分子对异种动物来说具有免疫原性 , 可刺激异种动物( 或人) 产生针对该抗体的免疫应答。 这种存在于同种抗体分子中的抗原表位即为同种型 , 是同一种属所有个体 Ab 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为种属型标志 , 存在于 Ab 的 C 区 。
同种异型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来源的抗体分子也具有免疫原性 ,也可刺激不同个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这种存在于同种属不同个体 Ab 中的抗原表位,称为 同种异型 , 是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 间 Ab 分子所具有 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 , 为个体型标志 , 存在于 Ab 的 C 区 。
独特型
即使是同一种属 、 同一个体来源的抗体分子 , 其免疫原性亦不尽相同,称为独特型 。 独特型是每个抗体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 其表位被称为独特位 ( idiotope ) 。 抗体分子每 一 Fab 段约 有5 - 6 个独特位 , 它们存在于 V 区 ( 图 4-6 ) 。 独特型在异种 、 同种异体甚至同一个体内均可刺激产生相应抗体,即抗独特型抗体( anti-idiotype antibody , Aid 或 Ab2 ) 
图示

II. 抗体的功能
抗体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抗体分子的 V 区和 C 区 的氨基酸组成及顺序 的不同 , 决定了 它们功能上的差异; 许多不同的抗体分子在 V 区和 C 区结构变化的规律性, 又使得抗体的 V 区和 C 区在功能上有各自的共性。V 区和 C 区的作用, 构成了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抗体 V 区的功能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是抗体分子的主要功能,执行该功能的结构是抗体 V 区, 其中 CDR 在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中起决定性作用。 抗体分子有单体、二聚体和五聚体,因此结合抗原表位的数目也不相同。Ab 结合抗原表位的个数称为抗原结合价。 单体Ab 可结合 2 个抗原表位,为双价 ; 分泌型lgA为4价; 五聚体 l gM 理论上为 10 价,但由于立体构型的空间位阻,一般只能结合 5 个抗原表位,故 为 5 价。 抗体的 V 区在体内可结合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具有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等免疫防御功能,但抗体本身并不能清除病原微生物。B 细胞膜表面的 l gM和l gD 等 l g构成 B 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B cell r ecep tor, BCR ) ,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在体外可发生各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有利 于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和功能的判断。(动画 4-2"免疫球蛋 白的功能一特异性结合抗原 " )
单体Ab:2
SlgA(分泌型lgA):4
五倍体lgM:5
抗原结合价
抗体 C 区的功能
激活补体
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因构型改变而使其 C H2 和 CH3 结构域内的补体结合位点暴露,从而通过 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多种补体的效应功能。
补体激活不是特异性
强激活
IgM、IgGl 和 lgG3
弱激活
lgG2
无激活
l gA、l gE 和 l gG4
形成聚合物后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系统
激活对象
C1q
CH2
结合 Fc受体
lgG、lgA 和lgE 抗体可通过其 Fc段与表面具有相应 F c受体(FcR )的细胞结合,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lgG、lgA 和IgE的Fc受体分别称为
CH3
调理吞噬作用
细菌特异性的lgG(特别是lgG1和lgG3 )以其 Fab段与相应细菌的抗原表位结合,以其 F 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结合,通过 lgG 的“ 桥联”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lgG
介导抗体的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的主要Fc受体是Fcγ受体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抗体的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表面的FcR结合 , 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NK细胞是介导 ADCC的 主要细胞。抗体与靶细胞上的抗原结合是特异性的 , 而表达 FcR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介导 I 型超敏反应
lgE为亲细胞抗体,可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lgE Fc 受体()结合 ,并使其致敏。 若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特异性lgE结合,即可促使这些细胞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I型超敏反应。
穿过胎盘和黏膜
在人类,l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 胎盘母体一侧的滋养层细胞表达一种lgG输送蛋白,称为新生 Fc 段受体(neo natal FcR, FcRn) 。 lgG可选择性与FcRn结合,从而转移到滋养层细胞内,并主动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 IgG 穿过胎盘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机制 ,对 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分泌型lgA可被转运到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表面,在黏膜局部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受体FcRn
功能
直接作用
抗原识别
中和毒素
激活补体
激活Fc受体
间接作用
清除病原微生物
III. 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lgG
IgG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 - 5岁接近成人水平,是血清和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lg, 约占血清总lg的 75 % - 80%。人lgG有4个亚类,分别为lgGl、IgG2、IgG3、lgG4。 IgG半寿期约20 - 23天,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 ,其亲和力高,在体内分布广泛,是机体抗感染的“ 主力军” IgGl 、lgG3、lgG4 可穿过胎盘屏障,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lgGl、lgG2和lgG3的CH2能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并可与巨噬细胞、NK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ADCC作用等。 人lgGl 、lgG2 和lgG4 可通过其 Fc段与葡萄球菌蛋 白A(SPA )结合 ,借此可纯化抗体,并用于免疫诊断。 某些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以及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也属于lgG。
75 % - 80%
特点
Ⅱ、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也属于lgG。
巨噬细胞、NK细胞表面Fc受体
IgG可与肺泡基底膜和肾小球基底膜特异性结合
激活补体
调理吞噬作用
生物学功能
参与自然被动免疫
结合SPA
抗病毒、细菌免疫
ADCC
介导23超敏
lgM
lgM血清浓度 约 l mg/ ml。单体 lgM以膜结合型(ml gM )表达于 B 细胞表面 , 构成 B 细胞抗原受体(BCR ) , 只表达 mlgM 是未成熟 B 细胞的标志。 分泌型l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lg,沉降系数为 19S ,称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五聚体lgM含10个Fab段,具有很强的抗原结合能力;含 5 个 Fc 段 ,比lgG更易激活补体。 lgM 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lgM , 故跻带血某些病毒特异性lgM 水平升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感染)。 IgM也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特异性抗感染的“先头部队”;血清中检出病原体特异性 l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又称巨球蛋白
含10个Fab片段
5 % - 1 0%
脐带血M增高,宫内感染
人天然血型抗体(ABO)
种系最早的Ig
产生不依赖抗体类别转化
治疗菌血症
生物学功能
机体早期免疫重要作用
初次免疫最先生成
激活补体
子主题
lgA
lgA有血清型和分泌型两型。血清型为单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10% -15 % 。 分泌型lgA(secretory lgA, SIgA )为二聚体,由J链连接,含 SP, 经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至外分泌液中。 SIgA 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 唾液腺和泪腺, 因此主要存在于胃 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 唾液和 泪液中。 SlgA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类别,参与黏膜局部免 疫,通过与相应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结合, 阻止病原体黏附到细胞表面,从而在局部抗感染中 发挥重要作 用,是机体抗感染的 “ 边防军”。 SIgA 在黏膜表面也有中和毒素的作用。新生儿易 患 呼 吸道、 胃肠道感染可能 与 l gA 合成不 足有关。 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 获得 Si gA ,是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
10% -15 %
SIgA分布
SIgA 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 唾液腺和泪腺
唾液
初乳
支气管粘液
肠道分泌液
介导分泌至肠腔的主要Fc受体是
plgR
泪液
功能
边防军
防止细菌病毒外部入侵
可自然被动免疫获得
分类
血清型IgA
在血液中,IgA与称为FcαRI(或CD89)的Fc受体相互作用,Fc受体在免疫效应细胞上表达,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通过含有IgA的免疫复合物连接FcαRI引起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脱粒,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多形核白细胞引发的呼吸爆发活动。
血清IgA具有某些IgG和IgM的免疫功能,特异性IgA能中和血液中的抗原, 同时也出现替代性补体免疫系统
分泌型IgA
双体
三体
亚类
A1
血清中占优势(~80%)
A2
lgD
正常人血清IgD 浓度很低( 约 30 µ g/ ml ) ,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 0. 3 %。 lgD可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间产生。 五类lg中, I gD 的铰链区较长, 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其半寿期很短(仅 3天)。 I gD 分为两型 : 血清型 I gD 的生物学功能 尚不清楚; 膜结合型 I gD(ml gD )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未成熟 B细胞仅表达 mlgM, 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 ml gM和 ml gD , 称为初始 B细胞(nai: veB cell) ; B细胞 活化 后其表面 的 mlgD逐渐消失。
0. 3 %。
天然Rh血型抗体属于IgD
lgE
IgE 分子量为160kD ,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lg, 血清浓度极低, 约为 3 x l0-4 mg/ml。 主要由黏膜下淋巴组织 中的浆细胞分泌。 IgE的重要特征在于它是一类亲细胞抗体,其 CH 2和 CH 3 结构域可与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结合,当结合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后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此外, IgE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0.01%
分布
黏膜下淋巴组织浆细胞分泌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FcR结合
特点
亲细胞抗体
H链五个功能区
易过敏者个体血清中高于正常人
介导Ⅰ超
IV. 人工制备抗体
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免疫防治及其基础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人们对抗体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人工制备抗体是大量获得抗体的有效途径。以特异性抗原免疫动物,制备相应的抗血清,是早年人工制备多克隆抗体的主要方法。
多克隆抗体
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的抗体中实际上是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的总和,称为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 ody , pAb )。 获得多克隆抗体的途径主要有动物免疫血清、恢复期 患者血清或免疫接种人群。多克隆抗体的优点是:作用全 面,具有中和抗原、免疫调理、介导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ADCC等重要作用,来源广泛、制备 容易; 其缺点是 :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不易大量制备,从而应用受限。
简述

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不易大量制备,从而应用受限。
单克隆抗体
将可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与无抗原特异性但永生化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了可产生单克隆抗体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和单克隆抗体技术。 通过该技术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系即杂交瘤(hybridoma) , 既有骨髓瘤细胞大量扩增和永生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 力。每个杂交瘤细胞由一个B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而每个B细胞克隆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故经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 称为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 mAb ) 。 其优点是结构均一 、纯度高 、特异性强 、易于制备。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
结构均一 、纯度高 、特异性强 、易于制备。
特点
可应用于导向药物
区别不同的细胞膜分子
检测T细胞亚群
T1抗体检测T1亚群嘛
检测外周血B细胞数目
抗体荧光标记,CD19标记B1,CD20标记B2
白血病分型
骨髓瘤分子产生
基因工程抗体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抗体或抗体片段称为基因工程抗体( 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 , 既保持 mAb 均一性、特异性强的优点 , 又能克服其为 鼠源性 的 弊端 , 是拓展 mAb 在人体内使用 的重要思路。 如人-鼠嵌合抗体( chimeric antibody) 、人源化抗体( humanized antibody汃 双特异性抗体( bispecific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
简述

均一性、特异性强
V. 课外·相关概念
自然被动免疫
母体的特异性抗体通过胎盘或初乳进入胎儿体内或婴儿体内, 使胎儿或婴儿被动的获得母体抗体的方式。
SIgA
乳腺癌治疗抗体
Hercceptin(针对HER-R)
直肠癌治疗抗体
Cetuximab(针对EGFR)
本周蛋白
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单体
凝溶蛋白又称本周蛋白,是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当浓度增高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
嵌合抗体
异源抗体人源化改造
抗体类别转换
每个B细胞开始时一般均表达IgM,但随后可通过抗体类别转换表达和产生IgG,IgA或IgE,抗体类别转换主要由Ig恒定区基因重组或其重链mRNA的不同拼接所导致。
指抗体可变区不变,即结合抗原的特异性相同,但其重链类型(恒定区)发生改变
类风湿因子
抗变性IgG的IgM抗体
IgA-RF、IgG-RF、IgM-RF和IgE-RF
约有50%的IgG-RF被漏检,是“隐匿性类风湿因子"
CD5+B淋巴细胞是产生IgM-RF的主要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
镜检大量B细胞浸润
淋巴结肿大
美罗华单克隆抗体
B、C 和D 亚型的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IgG
细胞分类
成熟B细胞膜表面Ig主要类别
IgD和I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