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腔肠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思维导图,讲述了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两种基本体型、体壁胚层、生殖及世代交替、腔肠动物纲门等。
GraphPad Prism 8 作图保姆级教学【详细步骤解析+图示】——火山图,快来收藏学起来吧!
这是一篇关于四六级翻译模板(基础自用)的思维导图。 四六级翻译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涵盖三大类,分别是历史文化(以介绍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中国传统节日等为主)、旅游地理(以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的介绍为主)、社会发展。
动物生产概论(课后习题)自用整理,主要内容有:热草、油汗、污毛、净毛、净毛率、扎窝子、无髓毛、两型毛等名词解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动物进化上的重要地位?
①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制 ②有真正的两胚层,原始消化腔—消化循环腔,内胚层的腺细胞能分泌消化酶,有口无肛 ③出现了原始神经组织—神经网,开始出现神经系统,但无神经中枢,信息传导速度慢且不定向 ④生殖及世代交替,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交替出现。 ⑤出现简单的细胞分化
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这类动物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他高等的多细胞动物都可以看作是经过这个阶段发展而来的。
2、两种基本体型
水螅型 圆筒形、固着生活、口向上、触手分布在口周围、 消化循环腔为盲管状(水螅纲)或被垂直隔膜分成小室(珊瑚纲) 水母型 伞形、漂浮生活、口向下、触手分布在伞边缘、 消化循环腔分出各级辐管,通入环管、 较扁平、中胶层厚减轻体重、神经系统伞缘形成神经环、有平衡囊
3、体壁胚层
外胚层 =外皮肌细胞(保护和运动) +感觉细胞+神经细胞 (感受cell基部-神经cell突起→强刺激时全身收缩) +刺细胞(特有-捕食防御运动,不受神经系统控制) +间细胞(未分化干cell) +腺细胞(分泌黏液供附着;分泌气体)
中胶层 一层薄而透明的胶状物质, 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 神经、外皮肌细胞的突起伸入其中 像是有弹性的骨骼,起支持作用
内胚层 =内皮肌细胞(有鞭毛,营养、收缩) +腺细胞(消化腔四周的分泌消化酶入消化循环腔,行细胞外消化) +少数感觉细胞(基部有分散的神经细胞,但没有连接成网) +间细胞
4、生殖及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出芽或横裂 有性生殖:雌雄异体。生殖腺由外胚层(水螅纲)或内胚层(钵水母纲、珊瑚纲)产生。 多数为水螅型(无性)和水母型(有性)个体交替出现 雌雄水母型体外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浮浪幼虫(体内充满内胚层细胞,无消化循环腔、体表外胚层细胞覆盖、布满纤毛能游泳)→固着成水螅型
5、腔肠动物分哪几个纲, 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水螅纲: ①多数海产,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②大部分世代交替,少数只有一种; ③水螅型体内无隔膜,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个体较小; ④生殖细胞来自外胚层。
钵水母纲: ①全部海产; ②水螅型退化或无,水母型十分发达; ③水母型结构复杂,无缘膜,具触手囊,中胶层厚(有变形细胞和肌原纤维),内、外胚层都有刺细胞; ④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
珊瑚纲: ①全部海产; ②只有水螅型, 没有水母型,无世代交替; ③有口道、口道沟和隔膜,内、外胚层也都有刺细胞分布,身体辐射对称; ④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 ⑤多数种类形成群体,并具有石灰质的外骨骼。
10. 世代交替
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同时存在且相互交替的现象
9. 世代
生物从个体产生开始到繁殖下一代新个体为止的整个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8. 生活史
生物完成一个生活周期所经历的发育史(发育过程)称为生活史
7. 浮浪幼虫
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原肠胚,在其体表长满纤毛,能游动的幼虫
6. 神经网
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称为神经网或网状神经系统
5. 皮肌细胞
腔肠动物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所以称上皮肌肉细胞,简称皮肌细胞
4. 消化循环腔
腔肠动物的体腔既具有消化功能,又兼循环的作用,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所以为消化循环腔
3. 细胞外消化
食物在消化腔内由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进行消化的消化方式
2. 两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1. 刺细胞
向外一端有刺针,细胞内有核和刺针囊,囊内储有毒液及一盘旋的刺丝,基部有芒刺。腔肠动物特有,捕食和防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