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内容有辅导员定义、队伍建设、要求与职责、配备与选聘、发展与培训、管理与考核。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部第43号令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一章 总则
辅导员定义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
组织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
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
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队伍建设
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要保证辅导员
工作有条件
干事有平台
待遇有保障
发展有空间
第二章 要求与职责
工作要求
职业守则
爱国守法
敬业爱生
育人为本
终身学习
为人师表
工作要点
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把握学生成长规律
不断提高学生
思想水平
政治觉悟
道德品质
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
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使得学生成为
又红又专
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合格建设者
可靠接班人
工作职责
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党团和班级建设
学风建设
学生日常事务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危机事件应对
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理论和实践研究
第三章 配备与选聘
配备
师生比不低于1:200
专兼结合、以专为主
专职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
兼职辅导员工作量按专职的三分之一核定
辅导员基本条件
思想政治
较高的政治素质
坚定的理想信念
较强的政治敏感性
较强的政治辨别力
学历
本科以上
热爱大学生思政事业
奉献、育人
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知识储备
思政工作相关学科原理和知识
思政基本理论、知识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
大学生思政工作实务知识
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育引导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
开展思政教育价值引领工作的能力
作风
较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
遵纪守法、为人正直
作风正派、廉洁自律
第四章 发展与培训
评聘
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
专职辅导员可按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思政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专职辅导员评聘更注重考查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
培训
建立国家、省级和高校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
教育部设立培训和研究基地
省级教育部门
设立培训专项经费
建立培训和研修基地
承担岗前培训、日常培训、骨干培训
高校
负责本校辅导员系统培训
确保辅导员培训次数
每年不少于16学时的校级培训
每5年参加一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
发展
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外交流研修深造
支持辅导挂职锻炼
支持辅导员结合思政工作实践和学科发展开展研究
鼓励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学委
鼓励辅导员承担思政理论课相关课程教学工作
支持
岗位津贴
办公条件
通讯经费
制定政策,为辅导员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保证
第五章 管理与考核
双重管理
学生工作部门
培养、培训和考核
院(系)党委(党总支)
直接领导和管理
考核评价
体系
学工部门牵头
组织人事
学生
共同参与
结果
职务聘任
奖惩
晋级
挂钩
将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纳入奖励体系中
第六章 附则
适用范围
普通高校
其他类型高等学校可参照执行
时间
2017年10月1日施行
原21号令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