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哲学常识
公考行政能力测试常识部分之哲学常识
国考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诸子百家
公考行政能力测试常识部分之中国历史事件排序
考公务员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啦!行测资料分析福利分享。知识点精简,但都是重点。本思维导图是公考行政能力测试常识部分之中国古典文曲小说,干货满满,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哲学常识
辩证法
两大特征
联系
含义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特征
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系统性
整体和部分
整体对部分起支配作用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关键部分在特殊情况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
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同一性/斗争性
同一性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居安思危,否极泰来
5.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斗争性
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矛盾普遍性/特殊性
普遍性
“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精准扶贫
4.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矛盾的不平衡性
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单: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做到两点论(全面)和重点论的统一
1.苍蝇老虎一起打,重拳出击打老虎
2.五位一体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内因和外因
内因:根据、第一位的原因
1.出淤泥而不染
2.打铁必须自身硬
3.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1.孟母三迁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
事物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5.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坚持适度原则
重视量的积累
重视质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
辩证的否定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规律
肯定 → 否定 → 否定之否定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唯物史观
社会结构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认识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科学的--促进
错误的--阻碍
经典考点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知屋漏者在雨下,纸政失者在朝野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抽象概括出来的共性,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意识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能动作用(目的性、创造性)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促进
错误→阻碍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1.人为自然界立法
2.我思故我在
3.万物皆备于我
4.吾心即宇宙
5.物是观念的集合
6.存在即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
1.上帝、佛祖
2.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3.黑格尔:“绝对精神”
4.老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