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思维导图,介绍了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活动、肌细胞的收缩等,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以下是一篇关于DNA损伤和损伤修复的脑图,介绍了DNA损伤、DNA损伤修复、DNA损伤及修复的意义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细胞微环境思维导图,讲述了细胞微环境的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微环境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思维导图,讲述了概述、细胞连接、细胞黏附等板块,知识点丰富全面且思路清晰,赶快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
(1) 细胞膜的功能
1||| 分隔外界环境
2||| 物质交换
3|||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 (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2) 转运功能
1||| 单纯扩散
a. 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b. 不需要其他物质的辅助
c. 不需要消耗能量
d. 脂溶性小分子、气体分子: O2、CO2、N2、NO、NH3 尿素、乙醚、乙醇、甘油、类固醇激素
2||| 易化扩散
特点
a. 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
b. 需要物质浓度差/电位差 (顺浓度梯度、顺电位梯度)
c. 需要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的辅助
d. 不需要消耗能量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a. 主要是带电离子
b. 选择性
c. 转运速度快
d. 水通道蛋白(AQP)只许水分子通过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a. 结合-构象改变-解离
b. 特异性
c. 饱和现象
d. 竞争性抑制
e.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都是经载体介导的 易化扩散运进细胞
3||| 主动转运
a. 消耗生物能
b. 逆浓度梯度和逆电位梯度
c. 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 (Na+-K+ATPase)
i. 细胞内钾高钠低
ii. 膜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
iii. 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浓度差主要是 靠Na+-K+ATPase维持
iv. 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动力
d. 继发性主动转运
i. 间接利用ATP能量,依赖胞内外的势能差
ii. 易化扩散中载体为单转运体 继发性主动转运的载体需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或离子
iii. 同向转运/反向转运
4||| 膜泡运输
a.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
b. 膜包裹-膜融合-膜离断
c. 出胞/离胞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 生物电: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时伴随的电现象
(2) 静息膜电位
1||| 定义: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 产生机制
a. 膜内高K+
b. 安静时K+的通透性远大于Na+
(3) 动作电位
1||| 定义:在静息电位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 膜电位发生的迅速的可以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
2||| 产生机制:
a. 阳离子内流称内向电流,引起去极化
b. 阳离子外流或阴离子内流,引起复极化或超极化
3||| 有髓鞘的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传导:跳跃式传导
a. 概念:动作电位从一个郎飞结跳跃到另一个郎飞结,结间区无AP产生
b. 髓鞘区-多层细胞膜包裹,使电位差平均分散 郎飞结-裸露,电位差全部加在一层膜上
c. 生理意义:提高传导速度 减少能量消耗
4||| 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条件
a. 包括化学、机械、温度、光等不同刺激类型
b. 阀强度:引起细胞兴奋(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5||| 组织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a. 绝对不应期(ARP)
i. 多大刺激强度也不能再次兴奋(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ii. 意义:锋电位不发生叠加 限制锋电位发生最大频率
b. 相对不应期(RRP)
阈刺激不能、但阈上刺激可引起动作电位 (少量Na+通道已经由失活复活至静息状态)
c. 超常期(SP)
阈下刺激可引起兴奋(膜电位距阈电位较近)
d. 低常期
阈上刺激可兴奋(膜电位距离阈电位较远)
肌细胞的收缩
(1) 神经肌肉接头
1||| 定义:神经冲动向肌肉传导的关键位点
2||| 组成-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构成
3||| 接头前膜:突触囊泡(乙酰胆碱Ach)、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 接头后膜(终板膜):乙酰胆碱受体、乙酰胆碱酯酶
(2) 肌肉类型
1||| 平滑肌
2||| 横纹肌
a. 心肌
b. 骨骼肌
(3) 结构
横纹肌结构
1||| 结构::肌肉-肌束-肌纤维(肌细胞)-肌原纤维-肌节
2||| 肌节
a. 肌管系统
i. 横管(T管):肌膜内陷而成,AP沿其传入细胞深处
ii. 纵管(L管):即肌质网,末端为终池
iii. 三联管:横管+两侧终池(Ga+释放通道)
b. 肌丝系统
i. 肌节-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肌节由1/2的I带+A带(暗带)+1/2的I带组成,即两条Z线之间为肌节
ii. 肌丝
粗肌丝-由肌球蛋白(肌凝蛋白)组成,头部膨大-横桥
细肌丝
肌动蛋白:横桥结合位点,属收缩蛋白
原肌球蛋白;静息时具有“位阻效应”
肌钙蛋白:有3个亚单位,与钙离子结合后,解除原肌球蛋白位阻效应
(4) 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
1||| 肌丝滑行理论
a. 骨骼肌的收缩是因为肌原纤维缩短所致
b. 肌原纤维的缩短是由于每个肌节中自Z线发出的细肌丝 向暗带中间的M线移动,导致相邻Z线相互靠近,肌节缩短 表现为整个肌细胞和肌肉的收缩
2||| 肌肉收缩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进入肌浆
Ca+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构型改变
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细肌丝上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头部分解ATP储存的能量释放
横桥向M线方向摆动将细肌丝牵拉到粗肌丝内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3||| 肌肉舒张
兴奋收缩耦联后
肌膜电位复极化
终池膜对Ca+通透性下降,肌浆网膜Ca+泵激活
肌质Ca+下降
原肌球蛋白覆盖的横桥结合位点
Ca+与肌钙蛋白解离,肌细胞舒张
(5) 肌肉收缩形式
1||| 等长收缩:收缩过程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
2||| 等张收缩;收缩过程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