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事诉讼概述
刑诉第一章刑事诉讼概述,讲述了刑事诉讼的特征、刑事诉讼的渊源、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与法治国家的关系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章 刑事诉讼概述
刑事诉讼的特征
为了实现什么
国家刑罚权
谁主导
公检法等国家机关
谁参与
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怎样参与
依照法律的规定
刑事诉讼的渊源
宪法
刑事诉讼法典
有关法律归档和立法解释
有关法律解释和规定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国际公约、条约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工具价值
组织保障(明确专门机关之权力)
程序保障
国家机关权力、诉讼参与人权利义务明确+活动方式和程序明确
特定案件特别程序
证据保障
规定收集证据规则与运用证据规则
规定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
目的
减少实体失误
保证处理案件的效率
独立价值
弥补刑事实体法之不足+“创制”刑事实体法
影响刑法之实现
因不告不理、法定情形而不能适用用刑事实体法
选择的刑事程序不同,刑事实体法的结果不同
刑诉程序中发生的法定情形影响刑事实体法的适用结果
刑事诉讼与法治国家的关系
刑事诉讼与法治国家
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
集中体现于:刑诉法与宪法之关系中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刑事诉讼法是小宪法,刑诉中的程序性条款成为宪法中人权保障之核心条款
刑事诉讼法维护宪法
间接:刑诉保障刑法实现
直接:宪法规定本身通过刑诉法本身实现
体现程序之民主、法治与保障人权的精神+反映一国司法制度之进步、文明程度+衡量法治化程度和社会公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保障人权之核心在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
利益权衡,一般人权保障优先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程序公正
过程公正
程序参与、程序遵守、程序救济、程序公开、程序中立、程序平等、程序安定、程序保障
实体公正
结果公正
认定事实正确
定罪量刑准确
诉讼效率
加快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
公正第一,效率第二
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
通说
根本目的
维护社会秩序
直接目的
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
其他学说
犯罪控制模式
控制犯罪是刑事诉讼程序最主要的机能
正当程序模式
以程序之正当保护被告之人权
家庭模式
强调国家与个人之和谐关系,强调刑事司法之教育功能,侧重解决问题。
实体真实主义
积极实体真实主义
刑事程序以发现真相为要,力求毫无遗漏地出发任何一个犯罪者
消极实体真实主义
力求避免处罚无罪者
二者之区别在于:是否以保障无辜者不受追究为前提
正当程序主义
刑事诉讼之目的在于维护正当程序
刑事诉讼的价值
秩序
维护诉讼秩序
公正
实体公正+程序公正
刑诉价值之核心
效率
效率+收益
此三者,既为刑事诉讼法之工具价值,亦为独立价值
刑事诉讼的职能
控
公诉人、被害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辩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
审
法院
审判中立、控审分离、控辩平等
刑事诉讼的构造
职权主义构造
主动权在于国家专门机关
当事人主义构造
主动权在于当事人
混合式诉讼
混合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构造
注意:刑事诉讼两种构造
纵向构造
横向构造
刑事诉讼主体
国家专门机关(主要诉讼主体)
诉讼参与人
专门机关的人和专家辅助人、见证人、保证人、近亲属不是诉参人
当事人(主要的诉讼主体)
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
自诉案件:自诉人、被告人
附带民诉:附带民诉原告、附带民诉被告
其他诉讼参与人(一般诉讼主体)
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当事人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其他诉讼参与人与案件结果没有利害关系
刑事诉讼阶段
阶段
公诉案件
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
自诉案件
起诉——受理——审判——执行
划分标准
各个阶段的直接任务、参加诉讼的机关和个人的构成、诉讼行为的方式、诉讼法律关系、诉讼的总结性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