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秦汉古代文学
本导图根据古代文学史所制作,梳理了秦汉古代文学,内容有秦汉散文、汉赋、史记、汉书、汉乐府诗、汉代五言诗。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包括了文学革命,五四现实主义小说,五四抒情自传体小说,五四新诗以及鲁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秦汉文学
秦汉散文(政论文、奏议文、刻石文)
秦代
《吕氏春秋》
李斯的散文
政论文《谏逐客书》
秦代刻石文堪称碑铭之祖
西汉前期
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长篇 《治安策》)
晁错(学申不害、商鞅、师从伏生)《论贵粟疏》
刘安《淮南子》
西汉中期
董仲舒《春秋繁露》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西汉后期
刘向、刘歆
桓宽《盐铁论》
东汉
桓谭《新论》
汉赋(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
渊源
远承《诗经》赋颂传统
近仿《楚辞》基础
吸纳纵横文之铺张恣肆之风
兼收诸子百家之作
发展过程
形成
骚体赋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开创了问答体的汉赋创作先河,以赋明理 首创//淮南小山《招隐士》
兴盛
散体大赋(汉大赋)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形成了”七体“
作品“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君王节俭爱人 代表着汉赋的最高成就
扬雄 四赋《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东方朔《答客难》 设问
王褒《洞箫赋》(咏物赋)
特点
篇幅宏大
语言雄奇瑰丽,铺张扬厉
形式结构韵散结合、以四六言为主
主旨既美且刺,劝百讽一(否定的话说很多,只为了讽刺说明一件事)
行文主客问答
评价
不好:文字堆砌,模式讲话,缺乏真情实感,主要局限于宫廷等上层社会生活的描写,供统治者阅读,歌颂帝王功业和大汉声势,多维宏丽浮夸之词
好:展示了大汉的繁荣生机气象,丰富了文学创作和文学词汇,文学技巧,文学观念
衰落
抒情小赋
张衡《归田赋》开创了先河,多反映现实黑暗,针砭时弊,
《史记》(《太史公书》)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黄帝-汉武帝的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
司马迁
十岁志于学,师从多门,公羊派《春秋》,跟随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任太史令,翻阅大量文史典籍,为创作奠定基础后20岁,漫游,见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历史史实,记录真实感受,又有机会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如李广之孙李陵,回去后父亲病逝,接任太史令,参与修订太初历,开始编撰史记,后来李陵之祸入宫刑,从润色鸿业到发愤著书
体例 五体
本纪12--帝王及朝代之事
世家30--王侯贵戚及家族的盛衰
列传70--社会各阶级的人或少数民族的历史
表10--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历史时期王侯将相的相关事情
书8--天文历法水利等专项事情的记载
创作宗旨
究天人之际--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古今之变--熟悉古今历史规律,总结盛衰经验,以提供借鉴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在《史记》有对人事物的是非褒贬的批判态度,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一家之言,成就不朽之名
三家注
裴梀《史记集解》
司马贞《史记索隐》
张守节《:史记正义》
叙事艺术
以时间为序,以类作注
分传合传的设立
塑造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选取代表性,互见,历史故事戏剧化,强烈抒情性特征,语言运用高超,个性化
价值与影响
实录精神(不虚美,不隐恶);纪传文学;语言手法风格
《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高祖-王莽230多年,断代史就是记录一个王朝的历史)
班固
艺术特点
不同于《史记》自我主观发愤著书,《汉书》是奉命
语言敦厚典雅
结构严密公整
内容细腻丰富
汉乐府诗
乐府
内容思想
汉代五言诗
与四言诗的比较
意境--四言静态、端庄典雅/五言动态、飞扬飘逸
手法--四言不讲求韵法、声韵对仗/五言讲求
语法--五言增加语法容量,更能通过主谓宾,展现增强表现力
《古诗十九首》标志汉代五言诗进入成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