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日本近现代法案汇总
日本近现代法案汇总思维导图
编辑于2019-09-17 06:11:09日本近现代法案汇总
19世纪明治维新
指导思想
文明开化
和魂洋才
全面西化
教育管理
反对封建制
主张资产阶级教育体制,中央集权
文部省(专门管理教育运动机构)—自上而上
《学制令》 近代史上第一个学制,促进日本教育近代化
初等教育
义务教育4年
《小学校令》
寻常小学 义务4年—免费
高级小学 4年 —收费
简易小学 3年
课程
自然科学
工具知识
外语
中等教育
《中学校令》
近代中学
事业中学
基础教育—普通中学
阶段
高等中学 2年(大学预科)
寻常中学 5年
师范教育
《师范学校令》
完善师范教育体制
高等师范学校
寻常师范学校
女子师范学校
师范养成所
评价
公费、待遇很高
高等教育
《帝国大学令》新式大学的开端
东京大学
科技人才
管理人才
评价
改革封建制度
建设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促进日本教育的近代化
全面、彻底
《教育束语》
简介
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纲领
主要内容
第一段
日本教育的根基源于传统的“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思想
第二段
日本伦理道德的具体条目
第三段
日本伦理道德条目的普遍意思,要求国民遵守
意义
把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和日本的民族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
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日本近代教育开始纳入天皇制国家主义的政治轨道
加重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中国—洋务运动VS日本—明治维新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教育管理
没有教育管理机构和法令
改革措施
日本—普遍建立全面普及教育
中国—建立典型学校
教育内容
西方知识+班级授课+分科制
中国:经学、无女子入学
近代大学
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改革成效
中国—失败、半封建半殖民
日本—资本主义
领导者
中国—封建
日本—资本主义
二战前(选择)
《大学令》
目的
适应社会对培养高级人才的需要
主要内容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传授国家所需要的学术理论思想和应用
培养高水平的人才
建设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地方公立大学
大学由学部组成,也可以设置单科大学
休学年限为3-4年
招生对象
预科或高级中学高等部的毕业生,考核后录用
意义
促进日本各类大学的发展
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目的
鼓吹军国主义和对外扩张的思想
主要内容
加强对师生进步运动的控制和镇压
加强教育的军国主义内容
军事训练学校化和社会化
影响
日本教育成为战争的工具和机器
二战后
第二次教育改革
《教育基本法》
宗旨原则
家庭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鼓励发展
高等教育
尊重学术自由
学校基础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
培养目标
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谐建设者
培养理智的国民,不搞党派宣传
教育平等
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
教育内容
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
教师
尊师,提高待遇
《学校教育法》
具体措施
教育管理
废除中央集权制
改地方分权制
教育制度
六三三四制、单轨制、延长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
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相结合
高等教育
统一单一类型大学(学术的普通大学)
评价
《基本法》划时代,引领日本教育方法
《学校教育学法》系统化改革给予法律保障
共同:否定军国主义,为战后日本指明方向
50-60年代
《经济计划》
经济发展与教育紧密结合
把培养人才质量与数量作为现实经济目标的重要条件
《产业教育振兴法》
制定振兴职业教育的政策
促进职业高中迅速发展
普通高中开设职业选修课程
评价
应试教育占统治地位
学校是“考试地狱”
70年代教育改革
《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
在中小学教育上
三个基本目标
在每一个人的终生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
终身教育
政府有责任提高公立学校课程内容水平,提供均等教育机会
教育平等
对教育改革发挥巨大威力得是教育者本身,保证教育者具备较高水平、特长和职业认同感
教师培养
十个基本措施
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报告
五个基本目标
提供更多入学机会,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课程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
高等教育有开展教育和研究活动的自由
学术自由
提升面向社会开放的水平
加强高校自身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
为社会服务
12个具体措施
评价
日本7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次教育改革“的主要依据
80年代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
”临时教育审议会“—临教审
“教育改革推进本部
教育目的
培养青年
广阔胸怀
强健体魄
丰富创造力
自由、自律品格
公共精神
成为面向世界的日本人
四个原则
重视个性原则
国际化原则
信息化原则
向终身教育体制过渡的 原则
改革建议
完善终身教育体制
改革中小学体制,强调按照灵活、多样、柔性化的观点改革学制
加强搭配的教育和体育
推进高等教育和师资培训等内容
90年代教育改革
第四次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非统考不太出题)
教育改革主体
培养国家的道德观念
德育
分权制
教育管理
精选教育内容,重视体验学习
入学考试制度多样化改革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
课程改革
《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方向》
精减死记硬背内容,削减课时
加强弹性课程,革新教育方法,推行个性化教育
重视道德教育
适应综合学习和课题学习的需要
设定“综合教育时间”,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中心
“宽松”环境中对学生的生存能力进行培养
道德教育目标
为国际和平做贡献
主体性的日本人
重视基础的道德性
高等教育
《大学设置标准》1991年
主要内容
注重大学特色建设和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
改革研究生教育,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强化大学的社会服务意识,为民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评价
更多办学自主权
课程设置自由化
办学个性化
1999年 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国立大学性质(选择题)
使其从政府直接下属的机构转变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