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综合素质
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的作答。
编辑于2021-12-22 19:55:24综合素质
文化素质
历史常识
中国古代
1.原始社会
2.夏、商、西周
3.春秋、战国
4.秦、汉
5.三国、两晋、南北朝
6.隋、唐、五代
7.宋、元
8.明、清
中国近现代
1.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6
《南京条约》
2.太平天国运动
洪仁轩 《资政新篇》 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3.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开始
1858 英法 《天津条约》
1860 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4.洋务运动
前期 "自强" 后期 "求富"
洋务派 :曾国藩、崇厚、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奕䜣
5.甲午中日战争
1894.7开始
1895.4.17 《马关条约》
6.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复严、谭嗣同
1989 “明定国是”开始
7.八国联军侵华
1900.6 《辛丑条约》
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1911 南昌起义
1912.1.1 孙中山 南京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15 陈独秀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代表: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1.7 一大 上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0.国民大革命与国共两党对峙
第一次合作
1924 孙中山 广州 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合作形成、新三民主义
1926 北伐战争
对峙时期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10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4 长征开始
1935 遵义会议
1936 红一二四在甘肃会宁会师
11.抗日战争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7.7.7“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平型关战役 八路军 首次大捷
台儿庄大捷 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较大的一次胜利
1945.8.15 抗日战争结束
12.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
1945.10.10 《双十协定》
国共内战
1946夏 “三大战役”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探索与发展
“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1957 第一个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改革开放
20世纪70、80年代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一国两制”
1997.7.1 香港回归
1999.12.20 澳门回归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外交成就
1953.1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1972.2 尼克松访华
1972 中日建交
1979 中美建交
2001.1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古代
1.古埃及文明
2.古代西亚文明
3.古代印度文明
4.古代希腊文明
5.古代罗马文明
6.中世纪的西欧文明
7.阿拉伯与伊斯兰文明
8.美洲玛雅文明
世界近现代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文艺复兴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科学常识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国近现代科技成就
世界科技成就
基本科学常识
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思想
古代称谓
年龄称谓
别称
尊称
谦称
其他别称
谥号、尊号、庙号、年号
职业称谓
古今地名称谓
古代传统教育
古代选士制度
神话传说
成语典故
天文历法
传统节日
部分民族民俗
中国古代重要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记忆文献遗产
文学常识
中国文学名文学家名篇
外国文学名文学家名篇
儿童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
艺术常识
建筑
雕塑
绘画
书法
音乐
戏曲
电影
教师基本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材料分析题的作答
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职业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权
3.指导和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和相关待遇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职业义务
1.遵纪守法
2.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爱护尊重学生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6.提高水平
学生的权利及其保护
学生的权利
1.人身权
隐私权
私自查看、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
人格尊严权
体罚、起绰号、歧视、讽刺
人身自由权
搜身、关禁闭
生命权、健康权
体罚、侵害学生生命健康
名誉权
姓名权
肖像权
荣誉权
2.财产权
财产所有权
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继承权
受赠权
学生财产权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的财产权利
侵犯行为
罚款、没收、毁坏、丢弃
3.受教育权
参加教育教学权
参加活动
使用设施
获得政治资助权
获得学业证书权
公正评价
学业证书
申诉起诉权
不服——只能申诉
侵犯——可申诉可起诉
申诉受理部门——学校、教育行政部门
法定其他权
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
1.侵犯学生的人身权
2.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机会平等权
入学权
参加考试的权利
随意开除学生
3.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罚款、没收、毁坏、丢弃、推销商品
4.侵犯学生的著作权
5.不作为违法侵权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纳税是必须的(义务)
全人大(顶头上司)→常委(代表)→国务院(干活)
监察→人,检察→法律,上级→下级是领导
设立学校及其教育机构条件
有章程
有人(合格教师)
有地
有钱
校长任命条件
中国国籍
境内居住
不违法犯法(具有能力)
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
管理人员→教育职员制度,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考试行为→一到五倍罚款
职业理念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
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促进个性发展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观(一发两独)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观
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的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