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解读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这是一篇关于鹿寨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N”模式、原则、目的、运营模式、“七有”标准化建设、运行机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
标准
GB/T30600-2014
实时时间
2014年6月25日
目标
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部署.
定义
农田
指常年用于农作物种植的水田、旱地和园地
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即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是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此概念。“永久基本农田”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农田
非农化、非粮化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收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目的
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和规模效益
促进农田集中连片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升耕地质量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农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建立监测、评价和管护体系,实现农田持续高效利用
归纳
提升耕地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
为农业机械化作业和农业科技应用提供条件
全面提高农大综合生产水平,保持持续增产能力
建设内容
土地平整工程
土壤改良与培肥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农田输配电工程以及其他工程
术语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
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面积的比例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
指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各项基础设施正常发挥效益的使用年限
一般不应低于15年
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的需要,以及一定的肥力条件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耕作田块
指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等围成的基本单元
应合理规划耕作田块、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
田块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