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修
本章思维导图是关于高职思修的指示单总结,是作者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录音总结出来的,非常用心❤,大家点个赞~
编辑于2021-12-27 12:51:28思修
绪论时代新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时代呼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立大志
2、明大德
3、成大才
4、担大任
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第一章人生选择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主要核心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二、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1、既要看 贡献的大小,也要看 尽力的程度
2、既要尊重 物质贡献,也要尊重 精神贡献
3、既要注重 社会贡献,也要注重 自身完善
第三节创造又意义的人生
一、成就出彩人生
1、与历史同向
2、与祖国同行
3、与人民同在
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的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理想具有超越性
2、理想具有实践性
3、理想具有时代性
(二)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2、理想新信念催生前进动力
3、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
4、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坚定的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2、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汇聚与升华
第三章中国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必须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一、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一)历史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至今仍然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一)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
第四章价值理念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1、勤学
2、修德
3、明辨
4、笃实
第五章道德觉悟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的核心与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而全面地论述了道德的起源问题,强调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为正确认识和理解道德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形态
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一)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1、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二节吸取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复古论”认为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道德体系;另一种是“虚无论”,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价值和意义,必须从整体上给予全盘否定。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蓬勃发展的伟大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
第三节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一、遵守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加强网络文明自律
3、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二、弘扬家庭美德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和文明相亲相爱。
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
第六章法制思想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法律制定
2、法律执行
3、法律适用
4、法律遵守
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法制思想
二、建设法制中国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
3、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
4、有利的法制保障体系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四节自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制思想
(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
2、权力制约
3、公平公正
4、权力保障
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是指有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障的法律手段。
法律义务。义务与权利相对应,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相对应。法律义务是指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社会责任,是保证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要求从事一定行为或不从事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绿色标识可能出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