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中的自我
社会中的自我知识点总结。我是谁,焦点和错觉,自我认识,自我表露的管理,自我服务偏差,自尊的实质及其动机力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社会中的自我
焦点和错觉
焦点效应
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透明度错觉
实际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要少
其他“自我感觉”与“社会”相互影响的例子
社会环境对自我觉知的影响(eg:鹤立鸡群)
带有自我服务色彩的社会判断(eg: 好的结果是我带来的,不好的结果是别人造成的/影响归因)
自我关注激发的社会行为(eg : 自我形象管理)
社会关系有助于我们界定自我(eg: 和不同的人在一起时,表现不一样的我)
我是谁?(自我概念)
自我感觉
自我图式
人们更容易记住与自我图式一致的信息
可能自我(可能会成为的样子)、理想自我(想要成为的样子)
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回避失败等不好的样子
社会自我的发展
社会角色
觉察——接受——成为事实
社会比较
eg: “大池小鱼”效应;“小池大鱼”效应
他人评价
镜像自我
自我膨胀
自我与文化
集体主义文化中,喜欢自我批评,强调社会关系
集体主义→互依自我
个体主义文化下,自我肯定,强调个人成长、完善
个人主义→独立自我
文化与认知
西方人思维——分析性,从事物的本质去分析问题
东方人思维——整体性,从人际关系和环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文化和自尊
集体主义文化——自尊与“别人怎么评价我和我的群体”密切相关
个人主义文化——自尊更多是个人的而不是关系的
自我认识
解释我们的行为(归因)
对让自己的洞察力不准
预测我们的行为
规划谬误
低估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
估计时间=理想时间+30%
熟人估计比自己更准确
预测我们的感受
高估生活事件对自己幸福的感的影响
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影响
免疫忽视现象(忽视了人本身的心理防御机制)
自我分析的指挥和错觉
有关自身行为与感受的直觉通常是错误的(行为原因很明显时除外)
原因:控制我们社会行为的心理 VS 解释我们行为的心理
自我表露的管理
自我妨碍
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外部归因的好处)
eg: 我身体难受;我昨天晚上熬得太晚了
印象管理
总目的:被社会接纳
可以解释“虚伪的谦逊”的案例
(自我服务偏差)
对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自我服务归因——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而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其他
偏见盲点——认为自己站在客观的角度,而其他人都带有偏见
是否所有人都高于平均水平?
盲目乐观
危险
虚假普遍性和独特性
虚假普遍性效应——过高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虚假独特性效应——把自己看成超乎寻常的,以完善自我形象
反思
适应性(优)
不良适应(缺)
(“知觉到的自我控制”的意义)
自我的能量
努力做自我控制的人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和能量)
自我效能
即:我们感到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
自尊VS自我效能
自尊的反馈:你真的很棒 自我效能的反馈:我知道你能行
如果想要鼓励某人多尝试,那就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而不是自尊
控制点
内部控制点
我命由我不由天
外部控制点
外部环境控制了命运
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解释
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决定
无法控制的不利事件→知觉到缺乏控制→习得性无助
(自我决定)
适当拥有选择权
自我决定是靠成功的控制和改善自我状态的经验来支撑
过多选择的代价
为人们提供较小的选择范围可能更能带来满足感
自尊的实质及其动机力量
自尊: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
自尊动机
熟人的成功比陌生人的成功更有“杀伤力”
维持自尊动机的原因
1. 社会适应(社会接纳)
2. 死亡恐惧(为了感受生命的价值而追求自尊)
自尊的阴暗面
自恋
与同理心能力降低有关
自恋人群年轻化
高自尊,不关心他人、自我中心
受到社会排斥时,会有很强的攻击性
低自尊
启示
对自我形象多关注一些,开发自己的人际关系
自我同情(不与他人比较,善待自己)
自尊动机→认知过程
面对失败,高自尊的人会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失败,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性,以维持自己的自我价值
防御性悲观主义——可以“居安思危”
“我比你强”(主观)
自我监控——不断根据周围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 (表现得像社会中的变色龙;墙头草)
自我表露——向他人或自己展现更好的自我形象的倾向
重大的消极事件可以激活心理防御机制,从而减少了痛苦持续的时间
影响偏差:过度关注某一件事,而忽略其他情绪事件的影响,从而导致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