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经济学
期末复习必备!大学政治经济学相关内容归纳整理思维导图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总名称,广义地说,是研究一个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本思维导图包含货币、商品、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等章节。
编辑于2021-04-18 09:55:14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经济学给我们的思考
为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经济和政治都是人类演化到现在的一种产物,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人类阶级的体现需要)
广义的说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学习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资料的生产时研究的出发点
物资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合适自己需要的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基本要素 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人与自然、人与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1.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人在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工具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物质标志3.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信息4.内部各因素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
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与交换关系
三个层次去分析 经济形式 :与生产力某个发展阶段相联系 经济制度:国家组织、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 经济制度:国家对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任务和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产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2.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3.分配处于生产于消费之间,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它们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想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综合 (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政权、法制、军队、警察、法院、党派团体的组织活动等全部国家机器和政治机构以及政治、法权、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观点在内的一个庞大社会体系。)
性质
1.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性 2.无国别之分,基本共性3.阶级性与科学性
任务: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 经济运动的普遍规律
经济规律是随着经济条件改变而改变的 离不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 与一定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相关
研究方法 哲学思维方法、数学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
第一章商品和价值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也是自给自足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满足消费的经济形式 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的部落经济,奴隶经济,封建社会的庄园经济。 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自主性经济 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开放,竞争,创新,扩大再生产,平等]

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简单商品经济存在于多种社会形态中,但从未处于支配地位。
经济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 第一,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第二,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基础)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其劳动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特有的属性,也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了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的儿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劳动儿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之间3.价值形式:其完成形式是货币形式4.价值的实质: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5.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个别劳动:是指不同所有制的劳动,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个别劳动就是私人劳动,同一个所有制内部不同的独立利益的企业也是个别劳动
原因:存在社会分工,哥哥商品的生产者独立经营;还有生产者的独立利益
社会劳动: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在商品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商品生产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每一个个体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得到表现和承认。
生产者各自独立经营的条件下的个别劳动阻碍了社会劳动这一要求的实现,这就形成了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个别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流通过程。 商品进入市场并被市场所接受,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使个别劳动(私人劳动)获得了社会的承认,成为社会劳动的一个部分。 如果不被市场接受,那么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商品生产者会因此而破产。
价值量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表现为它们各自的实现都已对方能否实现为前提,具体劳动必须还原为抽象劳动不同的商品才可以进行量的比较实现交换,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两者的统一是解决前二矛盾的前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从价值实现看,是指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
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及其计算方法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 劳动生产率 =产品量÷劳动时间 & 劳动生产率 =劳动时间÷产品量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 (1)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产管理)形式; (4)劳动对象的状况以及自然条件等。
价值量的含义:商品的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劳动时间是测量商品价值量的天然尺度。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就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技术、管理与价值创造
在现代经济中,技术、管理在经济增长、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客观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生产要素 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
生产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影响劳动效率影响价值创造
商品价值量的十大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 解释下列概念 商品 商品经济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价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价值量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 劳动生产率 2.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3.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4.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
交换价值(形式)
社会生产过程的核心与起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力所有制关系:1.占有关系是人们之间一切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实质2.类型:私有制和公有制3.劳动力的占有关系也是决定生产性质和特点的重要因素
经济
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或适应于一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
是指物质(核心)资料的生产过程,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
一个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
个人家庭的收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