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目的
《教育学》教育目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教育目的的概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的教育目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内涵
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待,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特点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
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国家公民
教育目的强调个性自由发展
教育目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
教育目的的层次
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或者是说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有艳明的阶级性。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个人本位论
确定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简而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一个人的自我实现
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罗杰斯、马斯洛、萨特等
社会本位论
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
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龙德、巴格莱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教育目的确立也是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
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个人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与含义
是人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是人才能的全面发展
是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方面为我们科学的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我国的教育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各种表述
1957年,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99年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坚持全面发展
培养独立个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意识和体制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和需要,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是物质基础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是知识与能力的基础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方向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