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测量阶段
六西格玛管理DMAIC五个阶段之测量阶段课程大纲,涵盖了测量阶段的相关定义和知识点,可以参照大纲学习
编辑于2019-09-22 02:47:29测量阶段
1. 过程分析及文档
1.1. 过程的定义
1.1.1.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2. 过程的特征
1.2.1.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1.2.2. 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活动,将概念、要求转化为可交付的产品或服务
1.2.3. 接收输入并增加价值,向顾客提供输出
1.3. 过程分析的目的
1.3.1. 对准备改善的过程达成统一的认识
1.3.2. 定位产生问题或缺陷的区域
1.3.3. 识别非增值步骤,加以改进
1.3.4. 记录过程现状并形成文档,以便与改善后的状况进行对比
1.4. 过程分析的工具
1.4.1. 流程图
1.4.2. 因果图
1.4.3. 因果矩阵
1.4.4. FMEA
1.4.5. VSM
1.5. 过程分析的文档
1.5.1. 程序文件
1.5.2. 检查单
1.5.3. 照片
1.5.4. 图表
1.5.5. 录像
1.5.6. 计算机数据库
1.5.7. 交互的计算机程序
2. 概率与数理统计基础
2.1. 随机事件: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
2.2. 必然事件:一定出现的事件
2.3. 不可能事件:一定不出现的事件
2.4.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2.4.1. 事件的包含与相等
2.4.2. 事件不相容:A事件与B事件没有共同的样本点
2.4.3. 事件的并
2.4.4. 事件的交
2.4.5. 事件的差
2.4.6. 对立事件
2.5. 概率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6. 随机变量及分布
2.6.1. 连续型随机变量
2.6.2. 离散型随机变量
2.7. 数学期望
2.7.1. 均值:表示分布的集中情况(中心位置)
2.7.2. 方差:表示分布的波动情况
2.7.3. 标准差:表示分布的波动情况
2.8. 常用的离散分布
2.8.1. 0-1分布:只有两种结果的情况,如合格/不合格
2.8.2. 二项分布:不合格品数的分布,当样品量<批量的10%时,近似超几何分布
2.8.3. 泊松分布:每件不合格品所包含的不合格项的情况
2.8.4. 超几何分布:
2.9. 常用的连续分布
2.9.1. 正态分布
2.9.2. 均匀分布
2.9.3. 指数分布
2.9.4. 对数正态分布
2.9.5. 威布尔分布
2.10.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2.10.1. 总体与样本
2.10.2. 常见的统计量
2.10.3. 抽样分布
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1. 数据类型与测量尺度
3.1.1. 数据的类型
3.1.2. 测量尺度
3.1.2.1. 定类、订序、定距、定比
3.2. 收集数据的方法
3.3. 抽样方法
3.3.1. 简单随机抽样
3.3.2. 分层抽样
3.4. 描述性统计方法
3.4.1. 分布的位置或者中心
3.4.1.1. 样本均值
3.4.1.2. 中位数
3.4.1.3. 众数
3.4.2. 散步程度
3.4.2.1. 极差
3.4.2.2. 样本方差
3.4.2.3. 样本标准差
3.4.3. 形状
3.4.3.1. 偏度
3.4.3.2. 峰度
3.5. 数据的图示方法
3.5.1. 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链图/正态概率图
4. 测量系统分析
4.1. 准确性:偏倚表征
4.2. 精确性:波动表征
4.3.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
4.4. 偏倚:被测对象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该对象的基准值之差
4.5. 线性:在量程范围内,偏倚是基准值的线性函数
4.6. 稳定性:测量系统的统计性能随时间保持恒定的能力
4.7. 重复性
4.7.1. 定义:尽可能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测量对象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缩产生的波动
4.7.2. 反映量具本身的波动,EV
4.7.3. 尽可能相同的测量条件:
4.7.3.1. 同一个操作员
4.7.3.2. 同一测量对象
4.7.3.3. 同一测量对象的同一部位
4.7.3.4. 在测量仪器的同一位置
4.7.3.5. 在较短时间间隔内完成多次测量
4.8. 再现性
4.8.1. 定义:不同的操作者使用相同的量具,对相同的零件进行多次测量而产生的波动
4.8.2. 反映不同操作者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波动,AV
4.9. 破坏性试验的MSA
4.10. 属性数据的MSA
4.11. 测量仪器的校准和检定
4.11.1. 溯源
4.11.2. 校准
4.11.3. 检定
4.12. 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
5. 过程能力分析
5.1. 影响过程的两类因素
5.1.1. 随机因素/偶然因素:人们无法控制或者难以控制
5.1.2. 非随机因素/系统因素:异常因素
5.2. 统计控制状态的过程:过程不存在异常因素,波动只来源于随机因素
5.3. 过程能力和过程绩效
5.3.1. 过程短期波动:样本内的波动
5.3.2. 过程的总波动:由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波动
5.3.3. 过程能力:过程固有波动的6∑范围
5.3.4. 过程绩效:过程总波动的6∑范围
5.4. 过程能力指数
5.4.1. Cp
5.4.1.1. Cp:容差与过程波动范围之比,即Cp=(USL-LSL)/6δ
5.4.1.2. Cp指标
5.4.1.2.1. Cp<1,过程能力不足
5.4.1.2.2. 1≤Cp<1.33,过程能力尚可
5.4.1.2.3. 1.33≤Cp<1.67,过程能力充足
5.4.1.3. 注意:
5.4.1.3.1. Cp的计算与过程输出均值无关
5.4.1.3.2. Cp是假定μ=M
5.4.1.3.3. Cp是过程潜在的能力
5.4.2. Cpk
5.4.2.1. Cpk:μ≠M时的过程能力
5.4.2.2. 档μ=M时,Cpk=Cp
5.4.2.3. Cp、Cpk都较小而二者差别不大时,过程主要问题是δ太大
5.4.2.4. Cp较大,而Cpk很小,过程主要问题是μ偏离M太多
5.4.2.5. 不要单独使用Cp、Cpk,对比使用
5.4.3. Cpm
5.4.3.1. 反映了过程输出μ和目标值m之间的偏差
5.4.3.2. 主要反映过程的期望损失
5.4.4. Cpmk
5.4.4.1. 混合能力指数,为了更加灵敏的反映μ和目标值m之前的偏差
5.4.4.2. 强调了向目标靠近的重要性
5.4.5. Pp
5.4.6. Ppk
5.4.7. 过程能力指数与缺陷率的关系
5.4.8. 长期能力与短期能力
5.4.9. 非正态数据的变换
5.4.10. 非连续性数据的西格玛水平估算
6. 服务过程测量
6.1. 服务质量
6.1.1. 服务的概念
6.1.2. 服务的特点:无形性、实时性、易逝性、顾客参与性、质量差异性
6.1.3. 服务质量的概念
6.1.4. 服务质量要素: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
6.1.5. 服务质量模型
6.2. 顾客满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