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易经的历史传承
今文易学: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纳甲、卦气,爻辰象数理论逐渐成型,代表作《焦氏易林》、《京氏易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易经》的历史传承
先秦易学
占筮官:重视占卜功能
孔子:为易作传,阐述易理哲学思想
两汉易学
今文易学: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纳甲、卦气,爻辰象数理论逐渐成型,代表作《焦氏易林》、《京氏易传》
古文易学:费直、马融代表,反对阴阳灾变论,着里阐述 《周易》中的义理,代表作 《费氏易林》、《马融易传》
谶纬神学:吸收了【孟京易学】的卦气说、象数说,并将此进一步理论化,神学化,代表作《易纬乾凿度》、《稽览图》
黄老易学:以严君平为代表,以黄老学说解易,将卦气与炼丹养生结合,代表作《太玄经》、《淮南子》、《周易参同契》
玄学:以王弼为代表,强调易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代表作《周易注》、《周易略例》、《两易大衍论》、《老子注》、《老子指略》
晋唐易学
东晋郭璞:精于阴阳五行、天文地理、风水堪舆、占卦卜筮。代表作 《周易洞林》、《葬书》
东晋韩康伯:卦与爻具备天下之理,应当探寻象背后的义理,理是象的根本,排斥象数之学
唐朝孔颖达:提出象为体,理为用,借以调和”象数"和“义理“两派的矛盾。肯定了两汉“黄老”一派的元气说、阴阳说,完善了王弼"玄学"的理论体系,兼容了"神学”思想。代表作《周易正义》
李鼎祚:博采秦汉至大唐其间三十五家易学之长,收集了大量象数易学资料,代表作《周易集解》
两宋易学
图书学派:北宋陈抟为代表,以 《老》学为主,兼融道家易。代表作《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先天方圆图》
心易派:以邵雍为创始人,用数学定量与 《易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重视象数理占的结合与应用,来认识宇宙自然的生成过程。代表作《皇极经世书》、《梅花易数》
易理派:以胡瑷、程颐为代表,专注于人伦之理,创立了理学派的易学体系。代表作《伊川易传》、《周易程氏传》
气学派:以张载为代表,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代表作《横渠易说》、 《正蒙》
南宋朱熹:垂义理而不废象数,以二气变化法则解释宇宙变化规律,成为正统儒家易学经典之作。著有《周易本义》,《太极图说解》
元明易学
元代张理:引 《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其易学图式,将医学知识易学结合起来
明代象数派:以来知徳为代表,以象数为宗,强调理、气、象数相统一,被称为“绝学”。代表作《周易集注》
明代义理派:明末清初王夫之为代衷,对易象关系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把朴素辨证法推向一新的髙度。著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周易大象解》
清代易学
李光地:康熙令其主持编纂《周易折中》,结合朱嘉《周易本义》和程颐《周易程氏传》的易学思想,综合自汉代至明代的二百多位易家学
吴派:以惠栋和张慧言为代表,强调象数,淡化《周易》的哲学价值。代表作《易汉学》,《周易述》、《周易虜氏义》
皖派:以焦循为代表,他重新解释了”经学”范畴,“性灵”得到了全面深刻的体现,著有 《易学三书》:《易通释》、《易章句》、《易图略》
近代易学
象数派:以清末民初尚秉合为代表,对《易经》的筮法、治易的根本诸重大易学问题上,建构起自己独特的体系,代表作《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
日本明治高岛吞象:在监狱中研究 《易经》7年,其代表作 《高岛易断》是研究《易经》占断实例的一部著作,囊括国际关系、战争、经商、为官、丧嫁,占断内容无所不包,在易学领域影晌巨大
科学易:以滴末民初杭辛斋为代表,试图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易经》,论证、对比、解释阴阳八卦与代数、几何、物理、统计等基本槪念和一些定律的相似之处,其代表作有《学易笔谈》、《易数偶得》、《读易杂识》
闻一多:主要特征是不主象数,也不涉义理,专以文字考据解说《周易 》,并从社会史料的角度进行分类研究,开了结合历史研究 《周易》的先河
南怀瑾、曾仕强:主张对历史上的易学著作进行翻译、评述,融合儒、释、道思想,加上科学思想于其中,通过著作和讲座的方式,致力于中国正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代表作《易经杂说》、《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