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于马原前半部分知识点整理,尽可能详细了。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物质及其存在方式、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导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有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指引人民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创立
三大工人起义
1831法国里昂
1836英国宪章
1844德国西里西亚
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 1848
发展
1917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
人民性
实践性
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自觉学习作用马克思主义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理论联系实际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哲学的物质范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涵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的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从实际出发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人工智能是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
1情感信念意志
2社会性
3语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
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联系和发展
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
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新事物在旧事物中产生,既否定又肯定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同一性和斗争性〔基本属性〕
同一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对立属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对抗性
非对抗性
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体现,无同则无斗,无斗则无同
二者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者事物的变化发展
在事物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一性
1
2
3
斗争性
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存在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特殊性: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普遍性即共性,无条件的,绝对的
特殊性即个性,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质变和量变
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子主题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世界的物质同一性
是多样性的统一
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