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前必过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一条时间轴,帮你期末轻松80+。小伙伴们赶紧下载收藏哦~
编辑于2022-01-09 13:08:47中国近代史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导火索
1840年
(1)、6月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展反侵略战争,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工人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
1841年
三元里抗英斗争 (1)、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2)、林则徐编成《四洲志》,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
三元里抗英失败,英从广州打到南京 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把香港让给英做殖民地)
1843年
中英签订《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年
列强眼红英国 7月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10月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1851年
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太平天国运动
1853年
打到南京并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中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2)、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3)、进步意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社会的基础 (具有反封建性质) (4)、缺点: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性;没有商品交换、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平分土地的方案未付诸实践
1856年
天京事变 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同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 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
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4年
太平天国失败
1873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883年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5年
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大败法军,镇南关大捷 同年6月李鸿章签订《中法新约》(越南条约) 内容: (1)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允许对越南订立条约。 (2)勘定中越边界,并在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为通商地点,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3)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 (4)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 (5)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1888年
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①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 ②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海战。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所以只持续到95年) ③7月到9月,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④10月到次年4月,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⑤11 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喊出“振兴中华” 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旅顺大屠杀
1895年
《马关条约》 将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抓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98年
戊成变法 ①6月 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戊戌变法开始 ②9月21日,兹禧太后发动宣狂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中称“百日维新” ③局限性: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 ④戊戌变法的意义: 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最后戊成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⑤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具体表现为: 1.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 维新派的局限性。 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三是惧怕人民群众 ⑥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 1. 要不要变法。 2.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创设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 ⑦“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开始。(农民阶级)
1899年
山东发生义和团运功(农民阶级反帝) 对帝国主义感性认识笼统排外迷信落后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以义和团运动为导火索入侵中国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八国二次火烧圆明园
1901年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影响: 《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补会的深渊 清末 “新政” 1. 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2. 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3.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第一部宪法)。 “新政”的目的:延续反动统治 只持续了10年新政,因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功,成功推翻清政府。
1903年
英国再次发动西藏战争 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写了《革命军》 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
1905年
同盟会成立 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机关刊物《民报》,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概括为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1911年
辛亥革命 首先在广州进行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功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10月,武昌起义成功,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告各友邦书》 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结束,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
1913年
袁世凯任正式大总统 3月宋教仁(本来要接班孙中山的人)被暗杀;7-9月,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二次革命”(即孙中山怀疑是袁世凯杀的宋就联合两广等几个省进行二次革命,把袁世凯搞掉);袁世凯任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日本对德宣战,日派兵入侵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5月9日,日本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要求。“五九国耻”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表《敬告 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12 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形成护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 内容: 1.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2.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 (2)、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同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辛亥革命彻底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919年
五四运动(阶级基础) 《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5月4日,“五四运动”(北京天安门前): 6 月,中心转移到上海。“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 月,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五四运动: ①参与者:学生 工人 没有农民 ②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评价: 1.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 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华民族全面觉醒。 4. 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在十月革命后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 5.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二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主体)。其代表为毛泽东、周恩来等 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结合。
1920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党组织 《共产党宣言》第一位中文译者陈望道
1921年
中共1大 5月,第二次护法战争。 7月23日,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国人民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暂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原因: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素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发展进步,客观上要求有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有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1922年
中共二大 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个大问题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1923年
中共三大(国共合作) 在广州召开,决定要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是共产党单方面的决定。 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1924年
国民党一大 ①1 月,国民党 “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孙中山提出了 “新三民主义”。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②黄埔军校的建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扶病北上
1925年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6年
北伐战争 广州革命政府组成的国民革命军,以及工农群众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组织领导下(国共合作)积极支持和配合北伐军作战。讨伐北洋军阀三派力量:一是占据河南、湖南、湖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二是占据东北各省和京、津等地的奉系军阀张作霖,连同受他节制、统治山东的张宗昌;三是占领苏、皖、浙、闽、赣5省的直系军阀孙传芳。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被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窃取。
1927年
①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 ②年初,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③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南京惨案。 ④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 “国民政府” 5月,夏斗寅、许克祥叛变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政变后,9月,宁汉合流;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夺取政权的开端。 汉口会议(八七会议) 内容: 1. 清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 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4. 政权由枪杆子中取得 意义: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伟大转折 秋收起义 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广州起义 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1928年
1928年2月国民政府正式成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建立 标志:张学良东北易帜 当时日本想要让张学良东北军阀独立,这样就可以控制他们。同时国民党也在攻打军阀,张学良选择了服从国民党,(相当于将东北给了国民党)遵守三民主义,南京国民政府从此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1929年
古田会议 决议案规定,红军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1930年
《兴国土地法》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中农利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 《反对本本主义》 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②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③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⑤工农武装割据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根据地建设(依托),
1931年
918事变 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炸铁路),以武力侵占东北。局部抗战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1932年
东北沦陷 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扶持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一二八事变,上海
1934年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启万里长征江西瑞金出发
1935年
遵义会议(贵州) 这个会议纠正了以李德、博古为主的左倾思想,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意义: 1. 解决了当时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4.结束了左倾错误 并且在这一年发布了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二·九运动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十月一部分长征军队到达了陕西吴起镇,同年开了瓦窑堡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
红一、红二、红四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从既要反对国民党、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同年张学良在西安把蒋介石软禁,逼他一起抗日。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937年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8月淞沪会战,持续三个月,西迁运动(学校西迁 《矛盾论》《实践论》 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忻口会战 国共配合的最好的一次
1938年
台儿庄战役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论持久战》 系统阐明持久抗战总方针:兵民是胜利之本预测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关键)、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六届六中全会 1.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确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的任务 广州、武汉失守 战略相持阶段开始,抗战进入防御阶段
1939年
防共委员会 “防共,限共,溶共,反共”
1940年
枣宜会战 张自忠牺牲 百团大战(彭德怀领导) 共产党八路军发动的大规模游击战争
1941年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 珍珠港事件,中国对日本宣战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中国战区成立,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5年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波茨坦公告 中国收回台湾及澎湖列岛,这标志着抗日战争完全胜利。敦促日本投降。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抗日战争胜利 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人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胜利的决定因素 2.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胜利的关键 3. 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重要法宝 4. 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人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重庆谈判 口号:“和平、民主、团结” 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雅尔塔协定 苏联对日作作战,外蒙独立
1946年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议,解放战争开始。 前期:战略防御,粉碎敌人全面进攻。 《五四指示》 又称《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耕者有其田
1947年
转折点:千里跃进大别山 共产党开始战略进攻
1948年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9月12日在北宁路打响的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发起平津战役
1949年
解放军占领南京 9月21日人民政协会议召开 确认《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 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意义: 1.彻底结束了两半社会的历史,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3. 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4.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5.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1950年
抗美援朝 立国之战 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53年
一五计划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中共八大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良好开端
1958年
三面红旗: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统称 总路线:不仅要多快好省地进行各项建设工作,而且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充分发挥革命的积极性创造性 大跃进:虚报夸大宣传粮食产量,农业生产风气差 人民公社:吃大锅饭,共用物品。一大二公
1960年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重点是调整农业
1966年
“五一六”通知——标志着十年文革开始 导火索是1956年11月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71年周恩来主持工作、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国民经济才有所起色,但又被文革的浪潮给压下 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文革) 1977年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其实质是又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阻挠拨乱反正的进行。它违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理,违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77-1978年徘徊 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978年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于北京召开,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979年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3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大包干在全国范围推广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1992年
南方谈话 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 由于资产主义现象很多,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本质 中共十四大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原则具体化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英从广州打到天津大沽口,北京表示赔钱并严惩林则徐。英回广州。
广州打到天津的大沽口,这时候俄国过来敲诈,于是1858年5月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将东北三省上面那一大块土地割让给俄国,还未收回) 同年6月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
1860(签订完北京条约后)-1895.洋务运动 意识到要自强要求富要加强军事力量。 ①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②原因:维护封建统治: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边防;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③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④目标:自强 求富 ⑤内容:兴办军用企业、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建立新式海陆军;北洋水师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⑥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⑦失败的原因: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和腐朽性
1870-1880.“边疆危机” (1)、俄国入侵新疆 (2)、英国入侵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 (3)、法国从越南入侵广西 (4)、日本吞并琉球
护法运动: 孙中山带领的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的虚假共和。
反帝反封建,封建指的是军阀,就是说打倒军阀。反帝指的是帝国主义,就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宁汉合流: 宁、汉分裂指南京和武汉,分别指代蒋介石军事集团和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国民政府北伐期间,由于容共的问题,引起国民党内部分裂。蒋介石以武汉政府受共产党控制为由,在南京另组国民政府,主张清党。武汉政府下令开除蒋的党籍,并计划派兵征伐南京,史称“宁汉分裂”。 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大革命的意义: 1.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2. 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 3.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的政治威望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 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革命的力量 主观: 1.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放弃了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2.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共产国际作出了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1. 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 4. 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特征: 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的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支柱 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产生,但他的发展很慢,很软弱,且多多少少与帝国-资本主义有关 五、发展极不平衡,帝国主义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六、三座大山的压迫,使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