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 藏象学说(五脏)
大学中医学概述藏象学说五脏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03-15 14:37:38藏象学说
概述
藏相
藏: 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包括其形态结构与生理病理
相:反映于外的征象
藏象学说
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及脏腑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心(火)
君主之冠、五脏六腑之大主
生理功能2
主血脉
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主血
化血
水谷精微通过心的功能化而为血
运血
心气可推动血液运行
主脉
心气可调控脉管舒缩,使血液通畅
血液正常运行3个条件
心气充沛
血液充盈
脉道通畅
临床观察
观察内容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功能正常
面色红润
舌色淡红
脉象缓和有力
胸部感觉舒畅
心火亢盛
面赤
舌红、舌尖起刺 或舌破溃疼痛
脉数
心烦失眠
心血亏虚
面色淡白 无华
舌淡
脉细无力
心悸
心血淤阻
面色暗或 青紫
舌色暗或青紫 有瘀斑瘀点
脉涩或结代
心胸闷痛 或刺痛
主藏神
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两个含义
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系统联系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全身血脉与心相通,心的功能可通过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生理
心气血充沛,脉道通畅→面部红润有光泽
病理
心气血不足,脉道不充→面色淡白
心血脉淤阻,脉道不通→面色青紫或晦暗
开窍于舌
舌具有协助发音、司味觉的功能
舌的色泽可反应心主血脉的功能
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
生理
心气和→舌能知五味, 活动自如
病理
心气血不足→舌色淡白; 心火上炎→舌红,或生疮糜烂; 心血瘀阻→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语謇 或失语
在液为汗
汗
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蒸化,从皮肤汗孔排出的液体
津血同源
精神性出汗与心藏神有关
生理
心功能正常→心神能调控汗液的分泌和排泄
病理
心阳气虚,失其固摄→自汗
心阴血虚,阴虚内热不能内守 →盗汗
在志为喜
心的生理功能和情志中的喜有关
生理
心气血调和 → 喜乐有度
病理
过喜→心气弛缓,心神涣散: 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
暴喜→心气暴脱:胸痛,冷汗 淋漓,神志模糊,脉微欲绝
肺(金)
脏腑之冠,焦脏
生理功能 4
肺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
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
一身之气的生成
一身之气的运行
正常
呼吸均匀和调,清气得以吸入,浊气得以排出,气的生成来源充足
异常
呼吸不畅,或呼吸异常,气虚,甚至呼吸停止
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废气向上向外的发散作用
呼出体内浊气
宣散卫气外达肌表,发挥保卫机体的作用
布散精微上至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肃降:肺气向下向内的通降与清肃的作用
吸入自然界清气
布散津液及精微到其他脏腑, 以濡养之
将体内代谢浊液下输膀胱
正常
肺的呼吸均匀协调
异常
出现呼吸不畅、咳嗽气喘等症
主通调水道
通过宣发肃降对体内津液的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调节作用
正常
津液正常布散与代谢
异常
出现无汗 、小便不利, 水肿、咳痰等
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
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 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至全身
主治节
肺能辅助心调节全身气、血、 津液的运行、输布
肺主气司呼吸——治理调节气
肺朝百脉——治理调节血
肺通调水道——治理调节津液
系统联系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生理
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预防外邪侵入能力较强
肺输布精气于皮毛 →充养皮肤,使皮肤致密, 毫毛光泽
病理
肺气亏虚,卫表不固→皮肤疏松,易感外邪
肺气亏虚,不能输精于皮毛 →皮肤憔悴、毫毛枯萎
外邪侵犯体表→可引起肺失宣降,而见咳喘、流涕、喷嚏或无汗等
肺开窍于鼻
生理
肺气和,精气上通于鼻、喉→嗅觉灵敏,发音自然,通气顺畅
病理
外邪袭肺,肺失宣降→鼻塞流涕,嗅觉失灵,喉痒、音哑和失音
肺在液为涕
生理
肺功能正常→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
病理
肺感受风寒→鼻流清涕;肺感受风热→鼻流黄浊涕 肺感受燥邪或肺阴不足→少涕鼻干
肺在志为悲忧
生理
肺气充足,宣降有度 → 悲忧适度
病理
肺气不足,易悲善忧→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
肝(木)
生理功能
5 肝主疏泄
通畅气机(主导作用)
肝通过疏泄作用,可促进气不断运动,使升降出入有序
肝失疏泄
太过:肝气上逆
面红目赤、头痛、急躁易怒
不及:肝气郁结
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
闷闷不乐,悲忧欲哭,善太息
促进血和津液的运行
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血、津液运行正常
肝失疏泄
肝气上逆
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月经过多,崩漏
肝气郁结
血行不畅
瘀血、癥积、舌质暗,有瘀斑
女子经行不畅、经迟、痛经、经闭
津行失常
痰核、梅核气、水肿、鼓胀
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疏泄正常
调肠胃脾气机
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肝失疏泄
脾不升清
头晕目眩 飧泄 (肝脾不和)
胃不降浊
嗳气,呃逆,恶心呕吐 脘腹胀痛,便秘 (肝胃不和)
胆汁分泌排泄不畅
纳食不化, 右胁胀痛, 口苦,黄疸
调畅情志
疏泄正常
气机调畅、气血调和
情志活动正常
肝失疏泄
不及
肝气郁结:郁郁寡欢,性情抑郁,沉默寡言,喜太息
太过
急躁易怒
调节生殖机能
肝疏泄正常
全身气机调畅
男子正常排精、女子正常排卵行精
肝失疏泄
男子排精不畅、女子行经异常
肝主藏血
储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肝不藏血
血虚
两目干涩昏花为夜盲
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出血
吐血,衄血
女子月经量多或崩漏
系统联系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在体合筋
筋有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
肝其华在爪
肝血濡养爪甲,其盛衰可以从爪甲的色泽反映出来
肝血不足
筋失所养
易于疲劳
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甚至手足震颤
甲失濡养
爪甲软薄,干枯,变形脆裂
开窍于目
肝的静脉上连目系
目的视力有赖于肝血濡养
病理
肝血不足→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肝阳上亢→头目眩晕
肝风内动→目斜上视
肝经风热→目赤痒痛
在液为泪
生理
肝气血调和→泪液分泌正常,目有所养
病理
肝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两目干涩
肝经湿热→泪液分泌异常:迎风流泪、目多增多
在志为怒
生理
肝气舒畅、条达→人心情舒畅,不易发怒或怒而不过
病理
肝疏泄不足,肝气郁结→郁怒→心情抑郁,闷闷不乐,胸胁胀痛,善太息
肝疏泄太过,肝火上炎或肝气上逆→暴怒→急躁易怒,面红耳赤, 头胀头晕,甚至吐血,中风
脾(土)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3 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
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运化水谷
促进消化、促进吸收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功能失调
脾不运化,故食欲不振(纳呆)
水谷精微不得及时转运(腹胀)
水谷精微随糟粕而下,或粪便中夹杂不消化食物(完谷不化)
水谷精微衰少,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黄、倦怠、消瘦)
运化水液
帮助吸收、输布水液
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
脾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内脏下垂
失调
水湿、痰饮、水肿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气主升
脾主升清
脾可以将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脾不升清
神疲乏力(精气不升)、头晕目眩(浊气不降)、腹胀、泄泻(精气下泻)
脾主升举
脾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 对稳定,防止内脏下垂
脾不升举
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脾主统血
脾有控制、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作用
脾不统血
气虚不能摄血的肌衄、 鼻衄、便血、尿血、崩漏(月经不调:突多、延长)
系统联系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脾在体合肌肉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肌肉的营养均来源于气血
脾主四肢
四肢肌肉发达、四肢营养的输送,全赖脾的运化和升清
脾功能不足
肌肉失养而瘦削,四肢倦怠无力,或萎废不用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在窍为口
食欲口味与脾的功能密切相关
其华在唇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口唇的色泽可反映全身气血的盛衰,也是脾运化功能的反映
脾运失健
食欲不振,口淡无味; 或口甜、口腻等口味异常; 或口唇、口角生疮; 或口唇淡白无华
在液为涎
正常情况下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涎出于脾而溢于胃
脾胃不和:口角流涎
脾精不足:口干舌燥
在志为思
思与脾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思虑过度
不思饮食,脘腹胀闷, 头目眩晕
肾(水)
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的根本,先天之本
生理功能
肾藏精
所藏之精
先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
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
先天之精 活力资助 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 不断充养 先天之精
作用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
肾中精气的盛衰是机体生、长、壮、老、已的根本
齿、骨、发的生长状态是肾中精气的外候,是 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
肾精不足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青少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
青壮年—性机能减退
男子:精少不育
女子:经少、经闭,不孕,或出现早衰
老年人—体弱多病
调节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肾精可化为肾气
肾阴
人身阴气之根,滋润濡养脏腑形体、官窍、经络血脉;制约阳热;减缓机体各项活动、降低兴奋性,使机体代谢活动减慢,促使无形之气转为有形之质。
肾阳
人身阳气之根,温煦脏腑形体、官窍、经络血脉,推动人体各项活动,增强机体的兴奋性,促进机体代谢活动,使有形之质化为无形之气
肾虚
肾阴虚
潮热、五心烦热、心烦不安、口干咽燥、脉细数、舌干红; 腰酸腿软、阳事易兴和遗精、早泄
肾阳虚
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浮肿、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脉迟而无力; 腰酸腿软、阴部清冷、生殖功能减退
肾主水
作用
肾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
肾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肾不主水
肾蒸腾气化减弱——小便量多、清冷,尿频(阳虚)
肾气化作用减弱——尿少,癃闭(阴虚)
肾固摄作用减弱——尿失禁、遗尿
肾注税功能障碍,水液停留肌肤——肌肤水肿
肾主纳气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肾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
肾气不足
肾不纳气:呼吸表浅or呼多吸少,动则气短
系统联系
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精充足→骨髓充盛,骨骼健壮;髓海充满,思维敏捷;牙齿坚固;头发润泽
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牙齿生长迟缓, 成人骨脆易折、牙齿早脱;髓海失养、思维迟钝或痴呆;头发变白、枯萎脱落
开窍于耳及二阴
生理
肾精充足→精气上通于耳→听觉灵敏、聪慧
肾精充足→二阴得养→二便通调
病理
肾精亏损→耳鸣耳聋
肾气化功能失常→尿频、遗尿、尿失禁,或尿少、尿闭
肾阴不足、肠液枯涸→便秘
肾阳虚损、气化无权→阳虚便秘、或阳虚泄泻
肾封藏失司→久泄脱肛
在液为唾
生理
肾精充足→唾液丰富
病理
肾阴不足→唾液分泌减少→口燥咽干、吞咽困难
肾气虚,失于固摄→多唾之症
久唾多唾→耗伤肾精
在志为恐
恐伤肾、恐则气下
生理
肾精充足,蛰藏有度→恐而不过、有所节制
病理
肾精不足,蛰藏失守→惶恐易惊
恐惧过度肾气下限→二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