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军事理论1——第二部分:中国国防
军事理论1——第二部分:中国国防,大学军事理论最全重点总结,很详细的内容,大学生们和考公人员码上了~
编辑于2022-01-22 08:12:26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第一部分:国家安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国际战略形势、第二章:国际安全战略、第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等。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第一部分:国家安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国际战略形势、第二章:国际安全战略、第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等。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二部分:中国国防
第五章:中国国防概述
第一节:国防概述
含义: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抵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类型
1.扩张型国防
2.自卫型国防
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
3.联盟型国防
4.中立型国防
以瑞士为代表,寓民于国,大搞全民皆兵的国防
目的
1.捍卫国家主权
2.保卫国家的统一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对象
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包括“1.侵略”“2.武装颠覆”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现代国防的特征(现代国防与传统国防的主要区别)
1.现代国防概念的内涵更加丰富
2.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3.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4.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更加密切
第二节:国防精神
第三节:中国国防历史及其启示
中国海防建设——从明朝开始
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六章:国防法规
第一节:国防法规概述
含义
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主要任务
作为国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其主要任务是调整和规范国家在国防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把国防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确保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主要内容
1.明确了国家安全内涵、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 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0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定每年的 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2.明确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3.规定了国家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4.确定了国家安全制度
5.确定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6.规定了公民、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力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主要内容
1.规定了《国防法》的适用范围
2.规定了国防的地位、性质和原则
3.规定了国家机关的国防职权
4.规定了武装力量的组成、性质、任务和建设方针、原则以及目标、要求
5.规定了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力
6.规定了军人的义务和权益
7.规定了对外军事关系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中国兵役法的特点
最鲜明特点:规定中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简称“两个结合”
这一制度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军队职业化的总趋势
中国兵役法的优越性
1.有利于部队兵员更新,保持兵员年轻化
2.有利于部队保留技术骨干,提高部队战斗力
3.有利于加强民兵建设,为在现代条件下开展人民战争打下基础
4.有利于健全预备役制度,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
中国公民服兵役的形式
1.服现役
2.服预备役
3.参加民兵组织
4.高等院校的学生参加军事训练
第五节:其他国防法律
《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3月14日
是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
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可以使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
《反分裂国家法》旨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七章:国防建设与动员
第一节:国防建设概述
第二节: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历程
现代化建设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新时代强军目标,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
第三节: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1.铸就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合成军队
军队建设成就
1.军队体制向精兵、合成、高效迈进
2.军事训练逐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多样化
3.武器装备日益改善
4.军队干部队伍趋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2.建立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工业体系
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4.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
5.军民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第四节:国防动员
为了应对潜在的战争威胁,国家建立了国防动员委员会,它是 国务院、中央军委 领导下主管全国国防动员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
中国宪法规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进行国防动员的权限; 2.国家主席——发布动员令的权限
分类
1.按照动员规模和范围
1.总动员
2.局部动员
2.按照动员的方式
1.秘密动员
2.公开动员
3.按照动员的阶段
1.早期动员
2.临战动员
3.战争初期动员
4.战争中后期动员
基本内容
1.政治动员
指国家为了进行战争而开展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和外交活动。目的是激发军民的爱国热情
2.人民武装动员
3.国民经济动员
4.人民防空动员
5.交通战备动员
第八章:中国武装力量
第一节:武装力量的概念
第二节:中国武装力量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特点
1.坚持党对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武装力量体制中居于绝对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和指挥,主要是通过党在武装力量中的最高国家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实现的
2.坚持人民战争思想
3.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
中国“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民兵)
第三节: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程
诞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陆军建立
1949年11月11日——空军
1950年4月14日——海军
1966年7月1日——二炮
1982年6月19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
由五大军种组成
陆军
担负陆地作战任务
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现役部队
潜艇部队
水面潜艇部队
航空兵
岸防兵
陆战队
空军
火箭军
成立于2015年12月31日,由二炮发展而来
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 战略支撑
战略威慑——核武器
战略支援部队
成立于2015年12月31日
第四节: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党中央决定,自2018年1月1日零时起,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党中央、中央军委统一领导,实行中央军委——武警部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
武警部队不再承担海关执勤任务
第五节:中国民兵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