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史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史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国民党政府主要是为了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
编辑于2022-01-26 11:27:54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 统治的建立
宁、汉合流: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第一,国民党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第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区别
第三,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国民党政府主要是为了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正因为如 此,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 须同这个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
土地革命 战争的兴起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没有改变。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开展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三件大事: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国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粤、赣、鄂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八七会议:1972年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 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第一,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的任务
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了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第三,会议选出来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斗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开端
秋收起义: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广州起义:对国民党的居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中国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 道路
选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大革命失败后的初期,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是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但是这些起义都失败了。客观环境迫使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坚持革命斗争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毛泽东在实践上、理论上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重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
反“围剿”战争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目的: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第一个土地法《并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
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地"
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 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
古田会议
选
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强调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文件;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战争 的严重挫折
三次“左“倾
“左”倾盲动错误,盲目要求创造暴动
"左"倾冒险主义,要求攻打中心城市
”左“倾教条主义(王明)
选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左倾的原因
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根本原因: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会议的一系列重要策,是在中国共产克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况下,独立目王做出的
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红军长征的胜利
长征的胜利: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意义
分:17年36题
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的新的出发点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它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长征精神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紧紧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抗日战争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的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土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的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