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走向整体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
这是一篇关于走向整体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编辑于2022-02-05 11:18:50走向整体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
萌发
早期工人运动:一、背景:1、工革后,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工人政治权利极其有限。2、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目的:工人阶级要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二、表现:三大工人(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失败:没有科学理论的执指导)。三、意义: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主诞生提供阶级基础。
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主张: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局限性: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诞生
标志:1848马、恩《共产党宣言》
内容: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③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④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意义:《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其他活动:(1)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2)1867年,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3)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
意义(1)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发展
一、第一国际(1)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2)意义:它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二、巴黎公社:(1)成立: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一巴黎公社。(2)措施: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②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洽安委员会。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④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目。3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扼杀。
意义:(1)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面载人史册。(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3)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拉美的殖民化:1.过程:(1)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2)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3)葡萄牙建立了巴西殖民地。(4)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2.殖民政策:(1)政治上:设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2)经济上: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②黑奴贸易:殖民者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③限制发展: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亚洲的殖民化:
15、16世纪的殖民扩张
(1)葡萄牙: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17世纪及之后的殖民扩张
(1)南亚: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2)东南亚:①17世纪,荷兰殖民者侵人印度尼西亚,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②到19世纪末,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③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④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 (3)西亚: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②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4)东亚:①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瓜分非洲
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
工业革命后: (1)北非:①英国:1882年,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还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②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人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2)南非:①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②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③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3)柏林会议:①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召开会议。②内容:提出“有效占领”原则,即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③影响: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影响:(1)对世界: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状态,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美独立运动:背景:(1)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2)经济: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4)外部条件: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②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表现:(1)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2)西属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3)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4)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亚洲的觉醒:1.背景:(1)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2)经济上: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3)思想上: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①成立政党: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②确立目标: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游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③政治总罢工: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速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的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④意义: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伊朗的立宪革命(1905一1911)成果:制定了其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结果:革命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慎压下失败。意义: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3)中国的辛亥革命(191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非洲的抗争
埃及的抗英斗争(1)表现:①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②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2)结果: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苏丹马赫迪起义(1)表现:1881年,苏丹爆发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2)结果:起义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过程①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②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③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1)意义: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保持了独立。
二工
1.原因 (1)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2)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果:(1)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3)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4)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特点:(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更多成果。(2)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2.生产组织形式:(1)工厂: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2)垄断组织: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3阶级结构: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4.社会生活: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域市进程加快,购物、休闲娱乐、体育、教育发展迅速。5社会问题: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6世界格局: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一工
前提:1、政治: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2、经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农产品、劳动力(圈地运动)和国内市场。3、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4、技术:促进工人技术提高,为技术革命和机器发明提供条件。5、必要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成果:1、棉纺织业(始):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纺纱机等,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2、生产模式: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手工工场。3、动力方面: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进入“蒸汽时代”(汽船、火车)。3、机械制造方面:机器工业迅速成长。
扩展:18C末--19C中,工革从英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渐深入内陆,形成辐射效应。
认识亚洲觉醒:1、性质:19C末20C初,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新高潮,本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2、领导阶级:民资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领导作用。工人阶级参与反帝反封的政治斗争,他们成为亚洲社会新生的革命力量。3、斗争水平: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和革命已成为时代的潮流。4、表现:亚洲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对敌的斗争特点。中国的革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其他国家人民的革命也支持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1政治制度优势:17世纪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2经济实力优势: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强大军事优势:摧毁西班牙“无敌舰队”;通过英荷战争摧毁荷兰的殖民优势,确立海上霸权。4地理位置优势:地处大西洋沿岸,控制英吉利海峡;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5.意识形态优势:英国宗教改革后新教徒强烈的奋斗进取精神和思想意识的解放。6政府支持:政府推行重商主义,一贯支持本国的海外殖民活动。 二、全面认识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1积极影响:欧洲各殖民国家的扩张与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殖民地掠夺的金银财富以及大量的奴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廉价劳动力: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2、消极:欧洲各殖民国家以武力为后盾,通过殖民扩张与掠夺,迫使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给各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造成了当地长期落后局面。
巴黎公社特点:1、爆发的偶然性:因普法战争失败后,社会矛盾激化的形势下爆发。2、失败的必然性:正处在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未成熟。3、意义的深远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务无产阶级革命的学术。4、教训的深刻性:缺乏一个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17C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从法律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各要素自由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提。2.英国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到18世纪中叶,英国在北美和南亚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这就成为其商品倾销地。3.奴隶贸易和海外市场拓展为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4英国国内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者。5英国国内煤铁资源丰富,为制造机器提供了原料。6英国国内交通便利,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7.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为大机器生产创造了技术前提。8.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直接促使生产技术重大变革。
多角度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世界整体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使世界愈加紧密地连成一体。 2.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的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的问题(包括童工间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不完善等问题。 5.从自然生态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