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包括教育基础知识、中学教学、中学课程、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的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等内容。
编辑于2022-02-11 20:50:09教育知识与能力
心理学
中学生心理
中学生的认知过程
感觉与知觉
感觉 个体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 反比
感受性 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受性 人的感官察觉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呈反比
差别感受性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区别同类刺激物 合唱时多好几个人
感觉阈限 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特性
感觉适应 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痛觉不明显
视觉的适应
明适应 从暗室走到阳光
暗适应 从阳光走到暗室
嗅觉的适应
久而不闻其香 久而不闻其丑
味觉的适应
厨师连续品尝菜肴,做出的菜肴会越来越咸
感觉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没有立即消失,他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
感觉对比 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强刺激 会抑制其他临近部位的反应 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被加强
同时对比 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
先后对比 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不同的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
视觉对比
明暗对比
边界突出与马赫带 马赫带是明暗变化的边界上 亮区更亮 暗区更暗
颜色对比
感觉的相互作用 略
联觉现象 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如 听挠玻璃的声音起鸡皮疙瘩 听音乐脑补场景
闪光融合 断续作用时 随断续频率增加 感觉到连续的刺激
如 交流电的灯 电影
知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的分类
空间知觉 对事物的空间特性或空间关系如物体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等的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 平行线远看相交
方位定向
时间知觉 略
运动知觉 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似动 真动
诱导运动:月亮在云中移动
错觉 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
大小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社会知觉错觉 社会知觉:人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第一印象 或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 先入为主
晕轮效应 或成见效应 光圈效应 日晕效应 以点概面效应
以点概面 以偏概全 如爱屋及乌
刻板印象
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推而广之,认为是该整体特征,忽视个体差异
近因效应
最近出现的刺激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出现在熟悉的人之间
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 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
整体性
理解性 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来理解
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 我们的知觉保持稳定
形状恒常性
大小~~~
明度~~~
颜色~~~
知觉学习 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
知觉适应 输入发生变化时,知觉会适应 如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视觉系统能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注意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
指向性 人在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一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 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即全神贯注
种类
无意注意 消极 被动 不自觉
引起原因:刺激物本身特点:新异性 强度 对比度 人本身状态
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 意志努力 自觉 保持时间长 消耗精力多 易疲劳
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但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同时具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某些特性 个体认为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对象
品质
广度 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
稳定性 人的心理活动以同样强度持久的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的特性
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保持不变,总是有间歇地加强或减弱,因此注意也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现象
分配 人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的特性
转移 根据需要,主动、及时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调动到另一个对象
与注意的分散不同,转移是有意识、自觉 分散是缺少充分指向和集中
记忆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或者说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
分类
感觉记忆 或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 形象 不编码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部分编码
长时记忆 保存时间一分钟以上 多年甚至终身 没有容量限制 充分加工和编码
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长短来分类
情景记忆 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 或逻辑记忆
形象记忆 事物形象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分类
外显记忆 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 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程度
陈述性记忆 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描述性
程序性记忆 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操作性
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
过程
识记
分类
无意识记 没有明确目的 不需意志努力
有意识记 有预定目的 需意志努力
根据目的性 自觉性 意志努力程度
机械识记 没有理解
意义识记 理解的基础上
根据理解的程度
影响因素
目的任务
识记材料的数量性质
方式方法
保持
保持和遗忘
遗忘规律 先慢后快 遗忘影响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学习的程度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遗忘原因
衰退说
干扰说 倒摄抑制:学习后对前的干扰 前摄抑制:学习前对后的干扰
压抑说
提取失败说
遗忘的同化论
再认或回忆(再现)
再认:经历过的再次出现时能识别出来
回忆:在一定诱因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独立的再现
思维 认识的高级形式
特征
概括性 共同特征和规律
间接性 借助于一定媒介和一定知识经验
种类
直观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经验思维 理论思维
经验思维:凭借日常经验 片面性 甚至错误结论
理论思维:科学的概念和论断
直觉思维 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快速 跳跃 不自觉
分析思维:逻辑规律 逐步推导 得到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合理结论
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辐合思维:有方向 有范围 有条理
发散思维:沿不同方向 大量 独特 新思维
常规思维 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方案 并创造新思维 核心为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 又名创造性 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特点
流畅性
变通性 即灵活性
独创性
影响因素
环境
智力
个性
培养方法
环境
个性
课程
想象 个体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形象性 新颖性
种类
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 不自觉
有意想象 有一定目的 自觉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任务
幻想:指向未来、与个人愿望相联系,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根据客观规律的想象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