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软实力。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内涵: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则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是: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及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用一系列具有时代新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方针。
形成
形成条件
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在深刻分析国际局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形成过程
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最为根本出发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好”和“快”的辩证关系,抓紧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奋斗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是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个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都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续性,持久性,不仅要当前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众的利益。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想,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还要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协调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