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笔记《骨骼肌》
本张思维导图包括了有关生理方面骨骼肌的绝大部分考点,以及着重标记出重点考点和联想一些相关的知识点。骨骼肌的功能结构、骨骼肌的收缩及其机理、骨骼肌的能量代谢等内容全部都浓缩在下图之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二章 骨骼肌
骨骼肌的功能结构
大体解剖结构
肌外膜
肌束膜
含有血管和神经
肌内膜
肌细胞膜
显微结构
肌纤维
结构特点
呈细长圆柱状
多核细胞
肌浆与肌膜
特有的蛋白:肌红蛋白
结构基础
肌原纤维
横纹(在肌原纤维上)
暗带A
暗带中间有一亮纹是H带,H带中间有一深色的线是M线
明带I
明带中间有一暗纹是Z线
肌小节
肌原纤维上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
肌小节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T管)
结构
由肌膜向内凹陷而成
走向与肌原纤维垂直
T管是闭合的管道,不与胞浆相通,与细胞外液相通
作用
将动作电位传入细胞内部
纵管系统(L管)
是肌浆网的一部分
走向与肌小节平行
不与胞浆或细胞外液相通
终末池:纵管末端膨大部位
三联管结构
每条横管和两侧纵管终末池构成
横管与终末池间用胞浆隔开
三联管是兴奋-收缩偶联的结构基础,Ca2+是启动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因子
通过钙离子介导,触发肌小节的收缩和舒张
超微结构
每条肌原纤维由许多肌微丝组成
肌微丝
粗肌丝
暗带就是由粗肌丝形成的,成束的粗肌丝固定在M线
细肌丝
明带中的肌丝是细肌丝,由Z线发出
肌丝的蛋白质分子结构
肌球蛋白——收缩蛋白
有横桥
与细肌丝的结合位点
ATP酶活性位点
肌动蛋白——收缩蛋白,是细肌丝中的双螺旋主干
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调节蛋白
骨骼肌的收缩及其机理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
每条肌纤维只受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支配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
运动终板(其实就是一个突触)
名词解释:运动神纤维裸露的轴突嵌入到肌细胞膜的凹陷中形成的的神经-肌肉接头
突触小泡中含有大量地乙酰胆碱ACh;终板膜(突触后膜)上有N2型的ACh受体阳离子通道(配体门控通道,配体是ACh),终板膜上还有能够分解ACh的胆碱酯酶
知识补充:乙酰胆碱的受体有两种,一种是N型(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一种是M型(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N型又分为两种N1型和N2型
神经-肌肉接头间的兴奋传递
接头前膜去极化,引起前膜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再引起突触小泡中ACh量子式释放
ACh通过间隙扩散至终板膜,与N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结合并激活通道,允许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和少量钙离子通过(顺浓度梯度流动的被动运输),产生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以电紧张性扩布的形式影响邻近肌细胞膜并使之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便成为动作电位传使整个细胞兴奋
终板电位(经与局部电位的特点相比,知终板电位就是一种局部电位)
名词解释:终板膜去极化的电位
特点
无不应期
可以总和
无“全或无”的现象
呈电紧张性扩布
局部电位的特点
去极化程度与阈下刺激大小呈正比:非“全或无”
衰减性——电紧张性扩布
总和现象
时间总和:同一细胞上的先后刺激引起的局部电流可以叠加
空间总和:同一细胞不同部位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电位可以叠加
若叠加产生的电位大于阈电位,则能够产生AP
电紧张性扩布
名词解释:局部电位只能沿着膜向临近做短距离的扩布,并随着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乃至消失
影响因素
阻碍接头前过程
影响接头后过程
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乐果、敌百虫):抑制神经细胞末梢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使ACh聚积,使肌肉一直收缩直至肌力减退和瘫痪,若呼吸肌麻痹则引起呼吸衰竭
兴奋-收缩偶联
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导进肌细胞深部
横管将信息传递给纵管,引起终末池的Ca2+通道的开放
这一步是必要步骤
Ca2+释放进入肌浆,引起调节蛋白变构,触发肌丝滑行(若要引起肌肉舒张,则肌浆网膜上的钙泵将Ca2+逆浓度差泵回肌浆网中)
骨骼肌收缩
肌丝滑行学说
学说内容:肌肉收缩时肌节缩短,是由于相邻Z线发出的细肌丝主动向暗带中央滑动,导致相邻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长度变短,整个妓院年限为、肌细胞、乃至整个肌肉的长度缩短
直接根据: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横桥在一次滑行中消耗两个ATP
第一个:横桥向M线扭动时
第二个:横桥恢复原来位置
骨骼肌的能量代谢
骨骼肌收缩的能量来源
磷酸肌酸途径CP
肌酸与磷酸结合形成的,在肌肉组织中大量储存的
当ATP不足,磷酸肌酸将能量转给ADP生成ATP
糖原分解(糖酵解)
糖酵解反应在机体缺氧的条件下也能够进行
糖酵解生成ATP的速度是有氧氧化的2.5倍
氧化代谢
有氧分解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释放出的能量
骨骼肌能量去路
横桥摆动,肌丝滑行
维持各种泵的功能
肌肉舒张时,肌浆网膜上的钙泵
钠钾泵维持肌细胞膜内外正常离子浓度,保证动作电位的正常传播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一端固定,一端游离,电刺激使肌肉缩短
肌肉收缩时,长度明显缩短,但肌肉张力始终不变
举例
四肢的伸肌和屈肌奔跑时做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两端固定,电刺激使肌肉收缩
长度不变,张力增大
维持身体固定姿势和克服外力(重力)做功的有关肌肉(四肢的伸肌和屈肌对抗重力的收缩)
骨骼肌大多表现为混合式收缩
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单收缩(给予单次刺激)
整个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
每一个刺激均落在前一个刺激收缩结束之后
强直收缩(给予连续短促的刺激)
不完全强直收缩
每一个刺激均落在前一个刺激的舒张期
完全强直收缩
每一个刺激均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一切活组织均具有的
骨骼肌兴奋后的绝对不应期较短
绝对不应期
细胞在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后的很短时间内,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其再次兴奋
Na+通道处于完全失活状态,此时的离子流动是因为上一次的刺激引起的
传导性
是肌肉组织与神经组织的共性
肌肉组织中,骨骼肌的传导速度最快
兴奋只能在同一条肌纤维上传递
收缩性
名词解释:骨骼肌兴奋后,外观表现出的缩短现象
肌肉组织特有,骨骼肌的收缩性最高
收缩特点:速度快、强度大,但不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