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1 09:18:01史纲
1840
中国逐步沦为两半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
条约
条约
中英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中美
望厦条约
中法
黄埔条约
马关条约
1894 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
台湾、澎湖列岛割让日本
辛丑条约
1901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
标志着中国正式沦为两半社会
1851~1864 太平天国
农民阶级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1.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 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2.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 的土地所有制
3.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 产者的狭隘眼界
4.未实施
社会发展方案
资政新篇
1.有资本主义色彩(雇佣劳动制)
2.未实施
局限性
1.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2.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的指导
3.没有正确对待儒学(知识分子)
4.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称其为洋兄弟
经验教训
农民救不了国家
1856~1860 二鸦
1860~1890 洋务运动
封建统治阶级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冯桂芬) 只学科技,不学制度
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诞生
军用工业
自强
民用企业
求富
官办
官商合办
官督商办(多数)
建立新式海陆军
北洋水师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翻译学堂
京师同文馆
工艺学堂
电报、铁路等
军事学堂
最早官派留学生:赴欧美留学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894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1.列强瓜分狂潮
2.中国人民的民族意 识开始普遍觉醒
3.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8 戊戌维新
资产阶级改良派
1.学习西方科技+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2.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3. 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它的创设成为 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4.失败原因
维新派自身局限性
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三、惧怕人民群众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清末新政
1901 辛丑条约签订后推行 1906起正式废除科举
1905~1912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中国同盟会
兴中会 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檀香山
1905在东京成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 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袁世凯时代宋教仁改为中国国民党
纲领: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起义
同盟会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
影响最大的起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
成功的起义:1911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1912 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袁世凯
临时参议院颁布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局限性
1.承认清政府签的不平等条约及所欠外债
2.维护原有土地制度及归属权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孙中山挽救共和的努力
1913 二次革命
宋教仁被害
1915 护国运动
袁世凯复辟
1918 护法运动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失败
客观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主观根本原因:阶级局限性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1915 新文化运动
兴起
民国的成立没有带来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是不是思想文化出现了问题,故提出改造国民性
开始
1915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口号
民主、科学
1919
五四运动
爆发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工人阶级)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3.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山东半岛划归给日本 注:中国和日本均为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在欧洲有两百万劳工,日本打走了山东的德国人)
运动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工阶 民资 小资
成功
中国代表没有出席签字仪式
历史特点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1917之后, 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5.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属于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六届六中全会)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2.国情: 3.矛盾 4.中国革命的性质:a.先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b.随后是反资的社会主义革命 5.革命的纲领 6.革命的经验:三大法宝 共产党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从而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
1921 一大 上海
确定了党的名称为 中国共产党
最高目标 共产主义
1922 二大 上海
纲领
民主革命纲领
反帝反封建
党的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党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北洋军阀)
革命方法
群众路线
1923 三大 广州
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
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1924 国民党一大 广州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共同纲领
新三民主义
民族
补 反帝纲领
民权
补 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党内合作
国民党领导
三大革命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大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时期) 1925~1927
站在共产党的角度叫:大革命时期 ————失败——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 站在国共合作角度看:北伐战争时期 ————胜利
大革命
比以往任意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为深刻,故成为大革命
起点
1925 五卅运动
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参与者
国
民资
共
工、农、小资
失败
蒋介石 4.12 汪精卫 7.15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原因
客观
反革命力量太强大
主观
领导权
陈独秀右倾错误,太依赖国民党,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无经验
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瞎指挥
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1925 四大 上海
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组建工农联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1937
1927.8 八七会议 汉口
内容
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毛: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
八七会议为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
评价
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有如此高评价的会议有三次 1.八七会议 2.遵义会议 3.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大起义
三大起义都是攻打中心城市,失败后 南昌起义——朱德 秋收起义——毛泽东 朱毛井冈山会师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1931.11 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1935.1 遵义会议
背景
总结五反失败教训 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解决了两大问题
军事问题
毛掌握了军事指挥权
组织问题
毛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摆脱共产国际,自己掌握自己命运)
1935.12 瓦窑堡 陕北
解决政治问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
要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故改名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1931.9.18-1945 十四年抗战 1937.7.7-1945 八年全面抗战
1936.12.12 西安事变
时局转换的枢纽
起点
1937.7.7 卢沟桥事变
背景
1935 八一宣言
我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5 一二·九运动
北平学生抗日游行,反对华北自治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夏 实践论 矛盾论
批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
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937.8 洛川会议
全面抗战路线
提出战略三阶段
1938 论持久战
抗战三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正规战为主,游击战为辅
战略相持阶段
游击战为主
战略反攻阶段
1938.10 广州武汉的失守
标志着抗战到了战略相持阶段
三场战争
敌后战场
共产党平型关大捷
1937.9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国共联手
忻口战役
1937.10
正面战场
国民党台儿庄战役
1938.3
1941-1945 延安整风
解决思想问题
整王明教条主义,以脱离共产国际控制
最主要任务
反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是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主义错误的根源
实质:理论脱离实际
表现形式
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
克服主观主义 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三风
主反主观主义整学风
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党员的思想问题 是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问题 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反宗派主义整党风
反党八股整文风
1945 七大 延安
毛进章
正式命名为毛思
党建的历史经验
三大作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自我批评的作风
抗战胜利
纪念日:1945.9.3
原因
意义
1945.10.25 波茨坦公告
中国收回台湾及澎湖列岛
1895《马关条约》割让, 1945收回,历经50年
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1949.3 七届二中全会 河北西柏坡
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第七届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 1990年后一般在五年内举行七次 一中全会:选国家领导人 二中全会:为换届作准备 三中全会:经济政策 四、五 :政权交接 六中全会:精神文明建设 七中全会:为下一届人大预热
背景
胜利就在眼前,安排进城事项
迅速解放全中国
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完结,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两个务必,不能做李自成
新政协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最早规定民族区域自治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中国革命胜利的总结
原因
1.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2.党的领导
3.外部支持
经验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党的建设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分 看有没有共产党的参与
反帝反封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意义
分析题
标志
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标志着两半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近代中国的第一项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基本完成 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刚刚开始
社会主义改造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通过三大改造来反资反私
1949~1953
剿灭残余势力,即三大敌人
国民党残余势力
封建地主阶级
帝国主义
恢复国民经济
外交
另起炉灶
不承认任何不平等条约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倒向共产主义阵营
党建
三反
党政军
五反
不法资本家
1953~1956
一化三改
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大改造
通过反资反私走社会主义道路
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社
步骤:逐步过渡
互助组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初级社
半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社
社会主义性质
原则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
手工业
组织形式
供销小组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供销合作社
半社会主义性质
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策:和平赎买归国家
将国家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初级形式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高级形式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四马分肥
半社会主义性质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定股定息
社会主义性质
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意义
消灭了资本家,消灭了私有制,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 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1956
三大改造完成
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
因为资本家还没有消灭,所以现在只能叫新民主主义社会,不能叫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
始于毛,成于邓
一个会议,三篇文章
1956.9 中共八大
经济 陈云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 个体经营 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 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论十大关系》
方针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经济、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社会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民主说服教育
敌我矛盾
专政暴力
区分两类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对抗性:革命
非对抗性:改革
意义
第一次提出并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六又政治局面
1978
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2 南方谈话
背景
有些同志畏手畏脚,不敢放开干
评判改革开放成败标准
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
2012
十八大 习上台
新时代
2018
国情:社会主义社会
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改革开放,为现代化而奋斗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会议
全会
六届六中全会
《论新阶段》
七届二中全会
进城事宜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改革开放
2018为改革开放50周年
邓小平的宣言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南方谈话
文章
毛泽东的文章
大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是农民运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红星照耀井冈山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上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反对本本主义》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6
基础是工农小联盟
主要是工农联盟
团结有利的民资,但其不能充当领导者
邓小平的文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改变党内个人崇拜毛泽东的局面,即两个凡是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成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 十一届六中全会
主要矛盾
半半社会
帝国主义VS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
新民主主义社会
工人阶级VS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宪法
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共同纲领
政协
1946.1 重庆 老政协
成果:五项协议
1949.9 北京 新政协
成果:三部大法
国共合作
第一次
1924 国民党一大
纲领:新三民主义
领导者:国民党
没有政权也没有军队合作
1927年南昌起义后共产党才有了自己的军队 1931年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后共产党才有了自己的政权
阶级
共
工农小
国(孙)
民资
第二次
1937 一个宣言一个谈话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国
蒋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无纲领
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阶级
共
工农小
中间派
民资
国
大地主、大资
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1925~1927
朋友
国民党
敌人
北洋军阀
工农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朋友
工农小
民资
可能抗日
大资、地主
也有可能抗日
敌人
日本帝国主义
走狗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除蒋外,其余都是朋友
中国革命的问题
首要问题
分清敌友
革命方法
群众路线
新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心问题
土地革命
论战
维新运动
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辛亥革命
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a.焦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一战 1914~1918 二战 1939~1945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土地政策
太平天国
《天朝田亩制度》
耕者有其田
孙中山 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
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井冈山
1928.12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中农也受到打击)
兴国
1929.4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中农的利益受到保护)
阶级路线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
按人口平分土地,实行抽富农补贫雇农,中农不变
抗日战争时期
减租、减息,即允许富农收租
没有耕者有其田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只是削弱了
解放战争时期
土地改革
中农土地绝不可侵犯
富农土地一般不变动,或征收富农多余土地
地主要斗,资本家不能斗
耕者有其田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
土地改革
保存富农经济
其余与解放战争时期相同
反侵略斗争
人民
三元里抗英
1841年 广州
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 反侵略武装斗争
爱国官兵
鸦片战争:关天培、陈化成、海龄 二鸦战争:史荣椿、乐善 甲午战争:邓世昌、林永升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 两大历史任务
站起来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富起来
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
新旧阶级
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区别
地主
只剥削,不劳动
富农
有余地,有剥削,有劳动
中农
有地,不剥削,不受剥削
贫农
有点地,有茅草屋,受剥削
雇农
无地,无房--阿Q
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小商人 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
新
资产阶级
官僚买办大资
民资
工人阶级
马中化
提出
《轮新阶段》
全党共识
延安整风后
两大理论
毛思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布》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毛在《星火燎原》及《本本主义》中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成熟
遵义会议至抗战结束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毛进章
丰富和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6
论十大关系
195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2
中特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二飞开始
1956《论十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