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2步态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12步态分析的思维导图
康复治疗之自然疗法思维导图,介绍了空气浴疗法、岩洞疗法、高山疗法、日光浴疗法、沙浴疗法、森林浴疗法等。
康复治疗之高压氧疗法导图笔记,知识内容有高压氧疗法概述、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收藏下图了解吧!
康复治疗之冲击波疗法导图笔记,知识内容有冲击波疗法概述、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收藏下图了解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6环境评定
15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评定
1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3神经电生理检查
11协调与平衡功能评定
10关节活动度评定
9肌力评定
8肌张力评定
6言语语言功能评定
5认知功能评定
步态分析
正常步态
定义
步态(gait)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包括步行(walking)和跑(running)两种状态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 )是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对人类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正常步态具有稳定性、周期性、方向性、协调性以及个体差异性,当疾病发生时,以上的步态特征可有明显的改变
步态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因此,它具有个体特性
正常步态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正常步态的基本构成
基本参数
步长
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步长,又称单步长
一般步长约为 50~80cm
步长的个体差异主要与腿长有关
步频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称为步频,又称步调
步速
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称,即行走速度
一般约为(65~95)m/min
步态分析中最常用的三大要素
步幅
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又称复步长或跨步长
通常是步长的两倍
步宽
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称为步宽
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
健全人约为 8cm±3.5cm
足角
行走中人体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角
健全人约为6.75°
步行周期
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
一般成人的步行周期为1~1.32秒
步行时相
每个步行周期都包含着一系列典型姿位的转移
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支撑相 60%
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足尖离地的过程
单支撑相 40%
足跟着地
全足底着地
重心转移到同侧
足跟离地
膝关节屈曲增大
足尖离地
双支撑相 20%
与步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双支撑相就越短
当由走变为跑时,双支撑相变为零
摆动相 40%
在步行中始终与地无接触的阶段,通常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
正常步态的运动学变化
身体主要部位及关节的活动
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正常步态的动力学变化
步行中的动力学改变
正常行走状态的动力学区别
步行中的能量消耗
影响步行能量消耗的决定因素
身体重心的转移幅度
正常人的身体重心位于解剖位的第二骶椎前面
步行的能量消耗
生理能耗指数PCI
正常舒适地行走时,此值在3.347J/(m-kg)左右
步态分析方法
临床定性分析
评定内容
病史
体检
导致步态异常的常见原因有:神经系统疾患、骨骼肌肉疾患、老年步态
观察
常用方法
四期分析法
两个双支撑相
一个单支撑相
一个摆动相
RLA八分法
支撑前期、支撑初期、支撑中期、支撑末期
摆动前期、摆动初期、摆动中期、摆动末期
行走能力的评定
概念
功能性行走
标准
安全∶独立行走时稳定,没有跌倒的忧虑,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质量∶行走姿势基本正常,站立时双手能游离作其他活动,不用步行框架等笨重的助行器
心血管功能:心脏有足够的能力,表现为步行速度/步行3分钟后的心率×100%>30%
速度和耐力∶有一定的速度和耐力,即能连续走5分钟,并走过575m左右
社区性行走
终日穿戴支具并能耐受、能一口气走900m左右、能上、下楼梯、能独立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家庭性行走
除不能一口气走900m左右外(速度耐力不达标),其他与社区性行走标准同
治疗性行走
行走安全和质量均不符合功能性行走的要求,但有支具或辅助器具的帮助能短暂步行者
没有实用性,但有明显的治疗价值
方法
Hoffer步行能力分级
不能行走者
非功能性步行者
家庭性步行者
社区性步行者
Nelson步行功能评定
FIM
步行能力恢复的预测
定量分析
评价步态参数
足印分析法
吸水纸法
鞋跟绑缚标记笔法
步态分析系统
足底压力系统
动态肌电图
超声定位步态分析仪
电子测角器
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偏瘫步态
脑瘫步态
截瘫步态
其他神经疾病
蹒跚步态 小脑病变者,“鸭子”状或蹒跚状
前冲步态 帕金森病患者
周围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臀大肌步态
臀下神经受损、臀大肌无力
表现为挺胸、凸腹,躯干后仰,过度伸髋,膝绷直或微屈,重力线落在髋后
臀中肌步态
臀上神经或髋关节OA
表现为对骨盆的控制能力下降,支撑相受累侧的躯干和骨盆过度倾斜,摆动相身体向两侧摇摆
股四头肌步态
股神经损伤
胫前肌步态
腓深神经损伤
拍地
腓肠肌步态
胫神经损伤
蹬地无力
骨关节疾患所致异常步态
疼痛步态
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
短腿步态
患肢缩短达2.5cm以上者
缩短超过4cm,则步态特点可改变为患肢用足尖着地以代偿
假肢步态
平足
老年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