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地理课程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总体设计与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整体上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地理教学和评价的实施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课程
课程的性质
综合性
1. 地理环境是各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2.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地域性
1.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
2.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
3.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
课程的基本概念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
3.地理问题的探究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课程的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结合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3.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地理3
4.选修课程: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内容标准
编排体例说明
1.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2.“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
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必修课程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课程
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
3.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5.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评价建议
1.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4.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5.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教科书编写建议
1.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2.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3.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
4.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
6.重视教科书的系列化建设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2.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3.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22171027 周万春
地理课程标准思维导图